彰化、南投|北島終南徑:縣道152

縣道152橫亙在彰化縣的南隅,位於濁水溪北側遼闊的田野之中,由於地處縣境最寬的區域,讓這條路也成為彰化縣境內里程最長的一條縣道,從起點的大城鄉至二水鄉界,里程共計44公里。本縣道由於位於地勢平坦的平原上,經過的聚落也不多,所以沿路上大彎道很少,幾乎都為平直、寬敞的鄉間道路。

縣道152橫貫彰化縣南部,為濁水溪右岸第一條縣道。上圖為二水鄉路段

MAP|縣道152簡圖

縣道152起點,今日起點路段已拓寬為四線車道

大城鄉
縣道152的彰化段景色其實沒有太多的變化,主要是以農田景觀為主。這條縣道的起點原本位於大城市區,後因應台十七改線,縣道152的起點也順理成章的西移到台十七線上,岔路口無聚落,但公路總局的起點是寫著「公館」,該處約位於台17線較南邊的地方。

從起點開始至大城過去是台十七線的路段,沿路有幾個很迷你的聚落,但大多是幾間房屋而已,像是「虎尾寮」、「吳厝寮」等地,早期都是臨時搭蓋的住所。另外比較特別的是路途中間有一處台塑宿舍社區,對面還有一座樣式新穎的消防隊,算是中途比較特異的景象。從起點約莫2公里路程,便可抵達大城。

152線拓寬路段舊貌

08-10-06補充
公總討論區上看到一則消息,指出「目前152線經彰化縣政府評估後,委由本段辦理0k+000-1k+816路段道路拓寬,預計97年底至98年辦理。」

如果各位對縣道143那一篇還有印象,應該記得縣道152到大城會和縣道143共線一段路,在紅綠燈口左轉後,直走到底再右轉直行北平路。此後縣道依舊是在田野中穿過,但附近還多了一些農場景象,有時植有成片的樹林,讓單調的平原多了一些起伏。

大城市區路段(中平路共線段),前方路口為郵局

大城溪州間聚落不多,大部分都是良田美景的景象

糖鐵鐵路交叉,左轉往二林(彰167),七星崙

縣道繼續來到一個地名叫做七星崙的地方,這裡出現了糖鐵岔路,以及田野中罕見的紅綠燈岔路口。拿出早一點的地圖來看,會發現其實152前一段路幾乎和糖鐵路線平行,一直到七星崙為止,才出現第二道交叉(第一道交叉應該是在4-5k間,但我沒有印象,可能已被拆除),過此路口後還會再與糖鐵交叉一次。

七星崙的地名是因為以前有七座沙丘,但現在只剩兩座,屬於「景觀地名」。 此地區曾是溪湖糖廠的原料區(尤厝農場),所以採水稻甘蔗三年輪作,後來民國91年糖廠關閉,鐵道也不再有運輸功能,以往糖鐵的路線也就是以七星崙為終點。(地名檢索系統



竹塘鄉界


竹塘鄉
過七星崙第二道糖鐵交叉,縣道也進入了竹塘鄉,改稱「東陽路」。竹塘鄉的景象和大城沒有太大區別,真要說的話是稻作田地變多,處處是豐饒的農田景象。

在到達台19線岔路前沿途僅有一個聚落,稱為「九塊厝」,這也是沿線除大城外較大的聚落。該處有一間規模頗大的廟宇,稱「廣安宮」,並設有「長安國小」。長安國小旁有一段舊線,柏油鋪面還留著,現在已經截彎取直,這也是我唯一有留意到的一段舊線。再過去一點還有一處叫做「三塊厝」,規模較小,附近也出現零星的工廠,過此處後再經過一片稻田,便抵達台19線的岔路口。

九塊厝,廟宇為「廣安宮」

11公里處,前方要接上台19共線一大段路

來到台19線後,縣道152改與台19共線,一直到竹塘外環道處此段皆是縣道152的舊路,也算是152唯一拓寬至四線道的路段(台19線是比較晚成的公路),但可惜的是來到共線段後,縣道152的里程牌全部都不見了,亦即12-15k這三面牌面在順樁方向是看不到的(逆樁不知)。

到竹塘的路上會經過一處叫「土庫」的聚落,一旁岔路進去也是縣道152的舊路,隨後接回正線,到竹塘外時,縣道152的舊路會經過崙子,接著進入竹塘市區,接彰170,再往東接回縣道143甲至正線,簡單來說,縣道152的舊路就是「東陽路」,新闢的台19線則稱為「中央路」。這一段路最大的地標莫過於共線段彎道上的「慈航宮」,廟宇的規模相當龐大,很容易吸引過路人的目光。

台19線上,縣道152里程全失,右邊岔路為縣道152的舊線

慈航宮

轉入竹塘以東的縣道152,馬上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氣氛。此段路幅又變回二線車道,改稱「竹林路」但寬度比起點=台19間的路幅更窄,而且因為多了竹塘=溪州間的交通量,這一段車流量明顯的提高許多。更棒的是,這段路旁還多種植了許多行道樹,讓原本單調的農田景觀霎時多了一些元素。從舊地圖上看來,這一段路與台糖鐵路也幾乎呈現平行,一直到溪州為止。


埤頭鄉
竹塘至埤頭鄉的距離不是很長,縣道在埤頭鄉境內改稱「溪林路」,沿途也只經過與縣道145交叉的聚落,也就是「竹圍」 以及「路口厝」。過此聚落後縣道隨即就來到溪州鄉 。



竹圍,與縣道145交叉口

溪州鄉界

溪州鄉
縣道152經過溪州的路段很長,也難怪里程牌要狂打溪州的廣告(?)。進入溪州境內後,首先到達的聚落是溪墘厝,這個聚落很大,也是通往台一線最近的地方,很多車輛(包括大卡車、砂石車)會在此右轉,是個交通異常繁忙的村落。

縣道在這裡轉個彎,所以又離台一線遠了一點,隨後縣道152繼續在田野中穿梭,經過一高埤頭(北斗)交流道聯絡道後,便抵達台一線的岔路口,也正式進入溪州市區。

20k,溪墘厝

溪州的地名可以從字面上猜出來,此地古為濁水溪河道間的沙洲,所以名為溪州,先前經過的溪墘厝也是因為在溪旁興起的聚落才得名。縣道進入溪州後路名變成八股的「中山路」,以前台一外環道尚未興建之時,台一便是走溪州市區,會叫中山路也就不讓人意外了。台一線與152交叉口的街角這一帶,就是溪州糖廠的舊址,現已改建為公園,靠馬路旁有「南州國小」,過去曾是糖廠的附設國小。溪州市區間(22.5k)還可以看到舊糖鐵軌道穿越馬路,更證實了昔日榮景。

延伸閱讀溪州糖廠舊址溪湖糖廠二林線溪州車站溪州糖廠二水線舊跡

溪州市區路段

溪州市區不大,商業活動應該都是集中在中山路上,其餘主要為住宅區。中山路的路段依然為二線道,但路幅寬廣許多。向東走不了多久,就在一處彎道上要轉進右方的單線小道內,縣道於此改稱「登山路」 ,左轉則依然是中山路,為台一線的舊線。

比較值得注意的一條路,是在岔路口前一條沿著「莿仔埤圳幹線」行走的「溪下路」,這條路於近年拓寬完成,有二線車道,可以直接沿著圳道通至下壩(成功),很多用路人也已經改行這條路通往二水,未來縣道152也很有可能改線到這條路上。

溪州歷史

溪州1940年代航照圖,橘色虛線應該為舊糖鐵線(資料來源:中研院數位典藏計畫)

過了這個路口就變成單線車道

溪州、舊眉的1940年航照圖(資料來源:中研院數位典藏計畫)

過岔路口這一段疑似為溪州的舊街,沿途都是比較寬的單線車道,老厝不少,再往東一點則稱為「舊眉」,是平埔族眉裡社的舊址,這一段路算是縣道152比較罕見的景象,可以好好品味一下。

縣道離開舊眉會來到一處岔路,直走稱溪斗路,通北斗;縣道於此右轉,路幅依舊是單線道,往東南前進直驅下壩,沿途盡是稻田景觀,八卦山也在不遠處落腳,風景美不勝收。這一段路車子非常少,大概是被溪下路給吸走了。

在此路口右轉往二水

26k,頂角

26K附近比較有聚落的樣子,但主要聚落並非聚集在縣道旁,而需轉入一旁的鄉間小路才能進入,包括「頂角」、「圳寮」、「土腳巷」等地,再往前一段會抵達西畔村,該地舊名「溪畔」,是因為位於舊濁水溪的西南岸而得名。在這附近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間加油站,該處是農會附設的加油站,營業時間從早上七點至晚上九點,在這小道上看起來特別的突兀。另外,「西畔」這個地名的台語發音,正好就是「西邊仔」的意思。

西畔



西畔過不久,縣道就來到「下壩」,從這裡開始縣道旁的聚落也開始越來越稠密。這個地方是指「下方河床溪埔地創建之村莊」,以前有上下壩分別,現在則因為居民認為名稱不雅,改稱「成功」,區內設有成功國小。

就在成功國小後,縣道152必須在某個岔路口右轉,碰到溪下路後再左轉,此後便一路沿著圳道前進。下壩這裡的岔路多半是通往田中,之後在大庄遇到的岔路,甚至就叫做「田中路」。

接回溪下路後(29k),縣道又恢復了二線車道的路幅,從這裡開始聚落開始多了起來,像是下寮、中寮、頂寮、松子腳、大庄等,這一段路沿途風景以聚落為主,視野不太開闊,當然還是有一旁的水圳相伴就是了。

大庄,田中路口

大庄算是附近的重點聚落,此地舊名下水埔,意指溪水間的荒埔地。此地也是範圍較大的聚落,所以後來改稱大庄。從縣道旁邊看,聚落群主要聚集在溝圳的另一邊,因此要進入聚落必須從兩座橋樑跨過才能進入庄內。縣道過田中路岔路後改稱「榮光路」,並開始沿著下水埔堤防行進的路段。

堤防旁路段的聚落稱「榮光」 ,這也是村名、路名的由來,此地還有一間榮民工廠,甚至還有國光路、大同路等路名,完全和「榮」字脫離不了關係,想必是此地居住了不少榮民的關係?

大庄五伯路段沿著濁水溪堤防走,沿線多砂石場

二水鄉
拍攝當日為夏季典型午後雷陣雨的天氣,靠近山區的二水很敬業的就開始變天了,這就是為什麼這幾張照片會出現烏雲的緣故XD

一路沿著堤防向東走,還要一會才會來到二水鄉界,縣道一進二水鄉又恢復成單線道,遇T字岔路口後右轉,進入「過圳」,路名也改稱「過圳路」。

過圳地區緊鄰八堡圳,昔日村人南行必須越過水圳,所以稱過圳。再往南是五伯埔,舊稱「五百步」,來源是因為此地距二水恰好五百步距離,或是離濁水溪恰好五百步,後來不知道為何改成五伯埔,轄區稱五伯村,我之前在二水車站旁還看到有「五佰路」的平交道岔路標示,可是找不到這條路在哪...

這兩個地方都是位於濁水溪堤岸的東北側,因為昔日濁水溪水道常變動,因此聚落範圍不大,但也都能保存著原始風味。離開這兩個地方後,縣道馬上接到縣道141上,正式進入二水市區。

二水鄉界,過圳

快要進到二水市區前152線會和141線交叉,從分離式指標來看,縣道152已經改線至141的外環道上了,但里程牌還是插在舊路上。公路總局的里程表上也是寫這段與縣道141共線,還好我這趟來有抓住舊線的尾巴...

要改線的原因不外乎是就市區道路過於狹小,過圳路進入二水依然為單線道,出口緊鄰員集路,要指示用路人的確很不方便。而舊線接上員集路右轉後,便在二水市區中穿梭,至南通路口左轉繼續接下來的旅程。

152線經過二水舊市區,稱過圳路

縣道141、縣道152二水示意圖(底圖:Google Earth)

縣道152東西兩段大致可以在二水的員集路作一個分界,因為這裡是沿路景緻開始轉變的開始,西段的風情大抵以農村風光為主,彰化平原的富庶從中可見一斑,一點都不會輸給嘉南平原(嘉南農村風情當推縣道165);而過二水之後,縣道152轉經八卦山下,沒有農村風光,也沒有遼闊的平原,取而代之的,卻是綿延不絕的綠色隧道。

從二水過圳路與員集路岔路口開始看起,轉過這個路口後,縣道152承襲了員集路的使命,繼續往集集的方向前去。縣道穿過二水區後,即往東方而去,附近的開闊景象也逐漸因為八卦山尾稜的壓迫而逐漸壓縮,直到源泉後、水門後,縣道開始進入第一段綠色隧道,集集線鐵路相伴在側,濁水溪的河床也在不遠處,一同沿著狹小的路廊往東北方向前進。至名間後,改與台3、台16各別共線,接著於濁水外岔回原始路段,也就是素富盛名的「集集綠色隧道」段,此路線蜿蜒於樟樹之間,吸收樹與山的芬芳,享受最輕鬆自在的悠閒,最後穿越很有歷史的集集隧道,而終於台三丙線。

二水員集路,安德宮旁

縣道152改名為員集路後,即在二水的鬧區中穿梭,這附近也是接近市場的區域,在安德宮一帶的彎道下午似乎會有一些攤位出來擺,路旁有歷史味的建築也不少,這條路是二水的主要幹道,也是二水老街的範圍。

跨過八堡一圳,縣道向右轉了個彎,兩旁出現了許多綠樹以及小片的田野,八卦山的尾稜也逐漸的逼近,隨後縣道以「裕民陸橋」跨過縱貫鐵路和集集線鐵路,再接縣道137(剛好是39k處)。裕民陸橋是個賞景的好地方,而且這裡路寬車少,機車停在一旁賞景應該不至於太危險,在這裡眺望除了可以看見兩條鐵路線,橋下還有自行車道,以及不遠處的八卦山和二水的田園風光,所以路過時不妨停下來欣賞一下吧!

裕民陸橋(橋上環景影片

大丘園

過縣道137岔路口後,縣道152來到「大坵園」。大坵(丘)園的坵字指的是小土山,其實和「丘」字沒有太大的差異。資料來源指出,這個地名是因為「地勢較高,引水不易,最初開墾時為廣闊的旱田地帶,因而得名」。往後在集集段的綠色隧道也有一個大丘園,其地名由來與此並無二致。

大丘園後的一個彎道,會看到「二八彎古道」的標示。此古道是以前山上人下山至山腰取水的路線,後來演變成山上與二水的路徑。至於叫做二八彎,是因為總共需要經過28個彎道,此路線據網上資料顯示似乎頗為陡峭,沒有體力者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源泉

大丘園至源泉一路的這幾個聚落,整體呈現出的是悠閒的寧村氣氛,道路平直少有彎道,源泉聚落內還有一些懷舊小商店,猶記得當初經過時還有人在門外坐著聊天,一派悠閒。集集線在源泉設有車站,但我沒去看就是。這裡以前是附近農作物的集散地,車站對面的建築物也是以往載運甘蔗的「甘蔗埕」。

八堡二圳取水口

至於源泉的名稱,是因為地處八堡圳的源頭。八堡圳在此分成一圳、二圳,舊稱分別為「施厝圳」與「十五庄圳」,分水的閘門口就在林先生廟的對面。據傳林先生是指一位曾協助施世榜解決引水問題的奇人,他利用土工法將問題解決後,林先生便飄然而去不知去向,後人為紀念這段事蹟,便在取水口附近興建林先生廟,供奉林先生祿位。看著一二圳水流湍湍,映照在高卦西空的烈日下,彷彿也把人的思緒帶向了遠方。

縣道152在源泉這一帶原本的路幅不大,在2017年6月時啟動第一階段拓寬工程,將原本的8公尺寬拓寬為10公尺。不過在拓寬時,也連帶將22棵樹齡50多年的芒果樹「修剪」並斷根移植,未來芒果樹林立的景象是否還能看到?還有待時間證明。

前方橋樑即為八寶橋

接下來縣道還會經過「頂厝子」、「水門」等地,也都是些傳統的聚落。頂厝子後有八寶橋(跨八堡圳),竣工時間為民國68年1月,這一段路在原本的堡圖上不是這樣走的,現在這一段的152完全都在鐵路以北,但堡圖上頂厝子過後(也就是倡和里站牌這個地方),員集路是穿越直直前進,然後接至水門之南,看來這段舊路應該是民國68年之前的事情了。

過頂厝子,八卦山也近在眼前了,在接近水門的地方山形特異,山上的侵蝕溝沖刷下來,構成了詭異嶙峋的谷地,山樹青鬱,與底下潛藏的土石形成相當強烈的對比。隨後至水門,這裡舊稱「鼻仔頭」,和後面的「龍仔頭」一樣是形容這奇特的山形,不過一鼻一龍,反差也頗大~水門這裡還立著一面八堡圳的觀光牌,但當時鐵路旁橫陳著土石,我遍尋不著入口,只得悻然離去。

龍仔頭

接下來至龍仔頭,也是個數間房舍的小聚落。這裡已經出現幾棵莖幹粗大的樹木(我不清楚這是什麼樹,但與集集綠隧的樟樹似有不同),也揭示了之後名間鄉一大段的綠色隧道。此後,縣道進入山陰處,空氣變得相當陰涼,夏天的太陽照不到這裡,路旁也變成原生林為主的景象。接著還會經過一個小聚落,稱「下坑口」,附近有新設立的「二水台灣獼猴生態教育園區」,供中小學做戶外教學使用,一般民眾只能於週末或例假日入園,且必須事先申請。

入園資訊請點這裡

二水台灣獼猴生態教育園區

公路來到名間鄉,迎面而來的是長長的綠色隧道

清水尾

看到44k的牌子後,路旁也多了之前在龍仔頭看到的高大樹木。這一段綠色隧道雖然名氣不如集集的綠色隧道,也沒有集集的小火車加持,但我覺得這一段路給我的感受卻比集集的要舒服。夾在這一段綠隧中間的,是一個叫做「清水尾」的線狀集村,這裡其實和先前經過的聚落差不多,另有一間「靈山禪寺」座落於此。離開此地後,又是一片襲人的綠海波濤,不過這幾段的綠隧都沒有很完整,中間還是有斷斷續續的原生林出現,是比較可惜的一點。

新民社區



名間市區

名間鄉
繼續往東走來到名間,47k過後就差不多了。名間往松柏嶺的岔路附近有兩棵老茄苳樹,是此地的著名老樹。再過去就是名間市區的範圍,首先會碰到台三線的舊路,再過去的路面則被鋪成了人行磚,結合附近的商店街、以及因九二一損壞而重建的「濁水站」相互輝映,儼然名間的新景點,而車站本身在幾個月前(九十七年五月)也從招呼站升級成甲種簡易站(另有一說是丙種),並開始辦理交會及販售名片式車票。車站前的噴泉與擺設的大茶壺、濁水車頭的立碑和等等造景,也都是要為了宣傳名間觀光用,然而幾次經過名間時其實都沒有什麼人,我想最能吸引民眾前來的,還是鐵道迷來購買名片式車票或是觀賞列車交會吧。

名間舊稱湳仔,原意是低窪濕軟的地方,後來依據日本假名ナマ(湳仔)的漢字將之改為名間。來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縣道152的編號歷史,這條路的東段在過去履有更迭,最早的起訖點為大城至名間,里程數為45公里。至於名間以後至水里這一段,則是編為台16線。以下為附近幾條省縣道變化的簡述。

名間、集集公路演變進簡圖

1979年,現在的台3丙線在當初是台16甲,止於台16線的林尾。
1993年,16甲延伸至林尾(現投27),台16前段則成為縣道152延伸線,台16線西段短暫消失。
1999年,台16新線通車,里程恢復正常。
2002年,16甲東段改成投27,西段改編號為台3丙。16甲編號廢止。

以上資訊是從公總討論區Peter19855網友的說明中整理出來的,若以圖片來看可能會更清楚吧。

152線在名間和台3線共線,往南穿過集集線鐵路

縣道離開名間市區後轉與台三線共線(備註:名間以後的路線已於2016年初解編,改為投54線,目前終點僅至名間),往南越過集集線鐵路的平交道後,再穿越二高橋下。在岔路口與台三線結束共線段,縣道152再次往東與台16線共線約1.5公里。此交叉口以前九二一大地震時斷層帶隆起,才造成現在路口有高低的狀況,岔路口旁傾斜的電塔,現為「九二一震災紀念鐵塔」,讓路人也能見證這慘痛的歷史。



開始與台16的共線段後,途中經過「濁水」聚落,此地是因為位於濁水溪沿岸而得名。以前這裡是濁水溪南北兩岸的渡口,備有渡船以讓路人能從濁水至南邊的社寮,光緒五年兩地設立永濟義渡,方便路人通過,現在兩端都有「永濟義渡碑」紀念這段往事。

省縣道在此處一連轉了幾個彎上坡,隨後在50k左右分道揚鑣。這邊開始是台16的舊線,也就是集集的綠色隧道西口,沿線種滿了樟樹,從1940年栽植起,至今已經快要有七十年的歷史。這段隧道除聚落外皆是綠樹綿延,有著長達4.5公里的綠意加上集集小火車在旁穿梭,豐富了這段路的美麗景色,不只是攝影拍照的好去處,也是以自行車享受芬多精的好路線。

台16線與152線共線起點

集集綠色隧道

集集鎮
這段綠隧除了樹之外還有數個聚落穿插其間,分別是大坵園(樂園)、隘寮(共和)、龍泉(舊名田寮)、楓子林等。其中「隘寮」是因為以前此地地形險要,於是設隘口防番人,現在則改成了奇怪的「共和」。「龍泉」則是沿線看起來比較大的聚落,沿路有少許商店,鐵路於此設有龍泉站,以前這裡水源充足,所以很早就開闢成稻田,故稱田寮,後來因為附近的龍泉宮而改名龍泉。龍泉外有一岔路往山內去,可至附近的兵整中心,聽說以前為了兵整中心的興建,還有部份居民遭到強制遷徙。楓子林的地名則可望文生義,過此處後縣道與鐵路再次以平交道交叉,並有岔路可通往草嶺頂(獅仔頭山)。

隨後縣道稍有爬坡,至「集集隧道」,此隧道興建時間甚早,為民國22年8月竣工,與集集車站同年完成,在早年擔負著重要的運輸功能。集集隧道僅單線道寬,隧道內禁止交會,且有滲水情形,路面坑洞也不少,行車需注意。隧道西口另設有觀景台,可眺望新台16線,我覺得在這裡看夕陽感覺還不賴~出隧道後,縣道開始下坡,隨後兩道髮夾彎,再把車輛帶回平地,最後與再與鐵路交叉,止於台三丙的岔路口。(雖然表定終點為林尾,但實際聚落不在這裡,要再往東邊一點。

集集綠色隧道

集集隧道

出隧道後是連續下坡

縣道152終點,接台三丙線

過岔路口後直行可輾轉通往新台16線、水資源管理中心等處,此地也可眺望攔河堰和清水溪,視野不錯。左轉為舊台16線,現在應該是沒有編號的,從路旁的一些路牌及大型風景區旅程的預告,都可看出這條路在以前是多麼重要。

縣道152東段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景觀及歷史,下次來集集,如果沒走過綠色隧道,不妨離開那到處都一樣的四線大道,走一趟縣道152,感受一下綠隧的清涼和這一條前人出入的要道,也許你也會感受到它的魔力。

 路線沿革 
  • 民國50年公報,縣道152線為「西港~田中」,里程34.089公里。其中下壩~田中應走今日的彰99線。
  • 民國65年公報,縣道152線為「大城~名間」,里程45.411公里。西段西港~大城段併入台17濱海公路,東段加入下壩~二水以及原141甲線二水~名間。
  • 民國67年,竹塘段改經台19線,里程縮短為45.034公里。
  • 民國75年,縣道152線為「大城~名間」,里程44.966公里。
  • 民國75年後(年代待確認),縣道152線為「公館~林尾」。
  • 民國102年|22K+660~29K+172路段改行溪下路,二水市區路段改行民生路外環道、與縣道141線共線、二水外環道
  • 民國105年|原集集綠色隧道段改編為投54線,路線改為公館-名間,里程50.219公里。
 拍攝日期 
2008年06月09日
 完成日期 
2008年09月13日
 更新紀錄 
2012年09月08日合併上下篇文章
 相關路線 
台17線、縣道143、台19線、縣道143甲縣道145、台1線、縣道141縣道137、台3線、台16線、台3丙線
 相關景點 
八堡圳、集集綠色隧道
 相關連結 
暫無
 拓寬紀錄 
  • 2017年6月間,二水員集路三段部分路段拓寬,移植約22棵樹齡約50年的土芒果樹,由8公尺拓寬至10公尺。
  • 2017年7月20日,縣道152線14K+500~22K+639舉行拓寬動土儀式,預計2019年3月完工,將由原本的雙向單線車道拓寬成24公尺,雙向各2個快、慢車道及1條2公尺寬的機慢車優先道,預計花費14億9千萬元。

留言

  1. 從長者的回憶及公路老照片推敲,農業時代台灣許多公路兩旁,夾道的行道樹可能是常態, 縣152竹塘至埤頭間的樹看起來很粗壯,可能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公路原貌?(現代公路兩旁則換成了路燈、電線桿XD)

    回覆刪除
  2. 沒想到樹也是個觀察重點XD 我想冰魚大您說的很有可能,畢竟這一段也是附近最窄的路段了!

    回覆刪除
  3. 縣152上半段 其實有很多它的特點
    像前段如縣145的溪洲段 縣172甲的後壁段
    以及中段也有如縣137後段 縣140的三義段
    至於市區的部分 我認為
    比較像縣174的六甲段......
    真的有好多跟上述類似的地方 互相對比的話
    我想這條縣道將來是美上再加美~!

    回覆刪除
  4. 你說的幾條縣道真的都很有特色,我倒沒有仔細比較過XD 174六甲是指舊線嗎?現在是改成中央有分隔島的二線車道,如果是舊線真的就蠻像的 :)

    回覆刪除
  5. H大 您的相簿我也不知道
    原來縣173/4/5/7您都有拍(嚇到)......
    所以下禮拜我決定"出草"去拍縣176全段

    您的相簿圖片拍的真不錯!不是還有2本嗎?
    另外還有前幾天發給您的回應"縣174"
    我說的應該是六甲的復興街(非舊線)

    (電腦課 偷偷摸摸來回應XD)

    回覆刪除
  6. 哈哈期待您176的「出草」喔,這條路我還沒走過也很想看看XD

    至於復興街,哈哈抱歉我六甲不太熟阿 >< 下次經過再去看看現場~

    剩下的相片我過幾天會整理上傳~敬請期待!

    回覆刪除
  7. hmmm 我家就在9.5k巷子進去 :p
    所以看到首頁照片就蠻有感覺的 152線10k
    其實 9k照片上一張,11.5k附近也是截彎取直的地方,照片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只是長安國小旁邊的截彎取直明顯多了而已
    另外,土庫國小那邊的是 台19線另外開闢一段外環道繞過土庫國小後面,到三好米那邊才接回舊線,沒多遠之後就分道揚鑣囉~

    回覆刪除
  8. 另外 回應一下冰魚的問題
    152線竹塘至路口厝段的路樹
    大部分是被保留下來的 這些樹都好幾十年囉
    原先南側還有台糖鐵路 1.5公里之後換到北側
    然後快到路口厝時,公路與鐵路分道揚鑣

    回覆刪除
  9. 多謝Jacob的說明,原來還有這幾處是截彎取直過的!另外11.5k是說台19線上了嗎?因為11k過後記得就沒牌面了 XD 也非常感謝您對土庫仔和竹塘=路口厝行道樹的說明,在地果然有差!

    回覆刪除
  10. 11.5k那邊是因為台19線開闢的關係剛好截彎取直
    另外 還記得11k前後
    以前有兩排竹林 也有行道樹的功能
    10幾年前國三 晚自修回家經過時都覺得毛毛的
    不過隨著路拓寬之後 這兩排竹林也沒了
    實在可惜 :(

    回覆刪除
  11. 如果是因為台19線的關係,那也許現在都看不出路跡了。謝謝您的說明,因拓寬而失去行道樹的確也是失去了重要的道路資產..

    回覆刪除
  12. 版主我想請問
    縣道152土庫段
    即竹塘鄉土庫村
    這一段台19線旁一條道路
    是版主拍攝第32張畫面( 不計地圖與航照圖 )
    這條道路是鄉道還是縣道?

    回覆刪除
  13. 哈哈...這個我也不知道耶(搔頭),上河地圖沒有編為鄉道,地名檢索系統內的地圖則是編為彰152(紀念縣道152??)

    回覆刪除
  14. 這段路(東陽路一段)早在20幾年前
    隨著竹元村東陽路一段解編為一般道路之後也就跟著解編了
    土庫村頂崙仔那一小段路也是解編 就這樣
    在地人Jacob留

    回覆刪除
  15. 謝謝J大出面救援!舊線部份我稍後內文也會做些修改~

    回覆刪除
  16. 閣下二水的路線疑似有錯 後生將與J大討論(C大上身) 討論結果會寄送給您 不過我應該會忘記^^

    回覆刪除
  17. 應該會忘記....

    152線路線有錯,難道是說經建會地圖上走堤防那一段嗎?如果是那一段我無法確定,但現在畫的兩條線應該是沒有問題才對。(舊線有里程牌,新線有分離式指標,但是到底有沒有改線,還得看是否有公告)

    回覆刪除
  18. 原本風景好好的起點備擴寬成四線的柏油路......

    回覆刪除
  19. 真的是相當遺憾...148、150、現在輪到152了
    不過現在拓寬只有一小段,總讓我猜想以後大城搞不好會有外環道也不一定

    回覆刪除
  20. 今天有去幫你看152二水段有沒有移到外環道上,答案是沒有(可是我忘了拍照)歹勢!

    回覆刪除
  21. 忘了回蛋頭,多謝你幫我到二水去看看真實情況阿,看來地圖是錯誤的~

    回覆刪除
  22. 集集段的152其實蠻有歷史可以寫的,除了它改來改去的身世外,綠色隧道的美景也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小時候到信義的路途中,經過這一段都會算平交道的數量XD),h大密集推出縣道系列,真的要向您說聲辛苦啦╭○

    回覆刪除
  23. 是啊~152編號真是變化多端,平交道也真的是蠻多的,從路旁找舊編號還頗有一番趣味的XD

    至於最近一直貼縣道,辛苦不敢說,自娛娛人罷了~說實在的很多前輩研究的都很精深,我實在不太敢野人獻曝.。再加上開學了,更新速度應該會大不如前,所以趁週末想把剩下的相片都整理出來,以後再來慢慢寫..(畢竟外面變化的速度太快了..)

    回覆刪除
  24. 這條152縣道真的很長,也是我一直想去晃的一條,綠色隧道有段時間沒去了,下次去集集晃時就走一遭吧。

    我覺得您的縣道系列經過深入簡出的介紹,能夠讓觀者認識完一整套的彰化縣縣道,加油呢,您的目標快要達成了︿︿我以前念書時根本沒想到去完整記錄這回事(因為太忙又覺得誰會這麼無聊去拍路),現在快入伍了才去記錄真的有些遲了....

    回覆刪除
  25. 終於看到了......八堡圳
    原來八堡圳就在152源泉那邊喔?
    我已為八堡圳不在公路上 反而是小徑間的一群
    還有最後段的集集隧道 看不出來是"幾年"建造的
    (我看成民國二十二年XDD)
    集集隧道 好像也跟台20的大關山隧道 以及台8的合歡山隧道
    都缺乏防潮功能
    但是這也是有趣的一點
    以及最後那髮夾彎......

    Hudson大哥 您真的不惜勞苦把縣152全程拍完
    真是該怎麼佩服您呢?(被踹)

    回覆刪除
  26. 我也是去看了才知道,縣道152上有個地方叫做「水門」,那邊應該就是引濁水溪溪水的入口,八寶橋就在進入水門之前,也是很有歷史的橋(民國68年),八堡圳在源泉這邊分兩道取水口,也就是一圳二圳,一圳沿著縣道152轉137再轉141北上到員林,二圳則是沿著二水至田中再往北到永靖一帶,真的是彰化的母親河..

    另外集集隧道真的是民國22年建造的,裡面滲水很嚴重,而且因為滲水還導致路面坑坑洞洞,還好有台16線興建,這個隧道才得以保留原貌。

    還有兩條縣道呢...要再繼續加油!縣道150已經在相簿可以看囉!

    回覆刪除
  27. h大大
    我去看了相簿囉
    您的縣道記行實在太豐富了
    圖片看了很舒服
    相機滿不錯滴
    快要變成彰化達人了
    太佩服您啦

    我找個時間去走一走舊台16線前段(縣152段)
    想親眼看一看那座歷史級的集集隧道

    您還有兩條縣道
    我剛剛好也只拍兩條縣道
    不過另一條縣道拍的很鳥(舊線群還沒補拍><)
    還是期待您的介紹囉

    回覆刪除
  28. 過獎啦,相機一沒陽光就裝死了.XD
    我後來查,才發現這座隧道和集集車站是同年建造的耶!一定要去瞧一瞧的!
    至於148..舊線沒捕拍也是可以上的啊!

    回覆刪除
  29. 150.152縣道是讓一個在異鄉工作多年的遊子無意間看到年少時期四處遊蕩的路線及景色害我紅了眼框

    回覆刪除
  30. 抽個空回家走走吧(拍拍)!

    回覆刪除
  31. 你的舊記錄整理越來越有勁了,照片說明的白框框是怎麼做的啊?文字是如何放進去的??

    之前還有人以為舊台16集集八張路以西~縣152終點那一段為投27,其實我後來想想如果152的延長建議不成,可以改為投27-1,但我覺得官方想養護的意願應該很低。

    回覆刪除
  32. 話說停一陣子了...白框框是直接套用範本(後台的"浮水印"其中一個)。我這次版面連改都沒改了,只調了一些字體大小顏色等等,相片的文字你就點選相片,然後按增加說明文字(Add Caption)就可以了。

    至於那一段沒編號的路,152不能延伸實在很可惜,現在的路網實在不利指引~

    回覆刪除
  33. 縣道152大城、竹塘、溪州整段都要拓寬成四線道(以及新增外環道)
    其中大城、竹塘(台19共線路段前)皆完成
    現在要做竹塘-埤頭-溪州路段


    回覆刪除
    回覆
    1. 剛好上禮拜有看街景圖和衛星圖,發現變化真的好大!我比較想要去搶拍竹塘段附近的茄冬樹綠色隧道,不知道還在不在呢?要不然移植後應該活不了多久了吧~

      刪除
  34. 前幾個禮拜經過還在 可是感覺好像要動工了
    不過GOOGLE MAP在大城路段 明明有外環道卻還是將152標示於舊線覺得滿奇怪的
    而且152新線都沒有放上里程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上裡也有跑一趟先拍了!!還好還在!!
      外環道的部分應該還需要縣府公告才算數,11月份的公告中記得沒有152改線的資料。而且雖然里程牌有時候會偷跑,有時候則是反過來的情況(已經公告了卻遲遲不插牌)。另外Google Map圖資更新可能沒那麼快,要看給圖資的公司更新頻率(記得好像不能用Map editor了)

      刪除
  35. [跟台19線共線這段路上竟然有留一塊12K里程碑](https://www.google.com.tw/maps/@23.8493173,120.403292,3a,15y,213.24h,79.62t/data=!3m8!1e1!3m6!1s7YX3H4pt6KjbOf7JgUNJSA!2e0!5s20170601T000000!6shttps:%2F%2Fstreetviewpixels-pa.googleapis.com%2Fv1%2Fthumbnail%3Fpanoid%3D7YX3H4pt6KjbOf7JgUNJSA%26cb_client%3Dmaps_sv.share%26w%3D900%26h%3D600%26yaw%3D213.2399665995948%26pitch%3D10.377448183966678%26thumbfov%3D90!7i13312!8i6656?hl=zh-TW&coh=205410&entry=ttu)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恩,不過後來街景都看不到了,好像被植物遮蔽了~

      刪除

張貼留言

無Google帳號者,請選取「名稱/網址」留言,請協助配合,謝謝。匿名留言者可能會遭系統判定為垃圾留言,而無法即時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