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落日餘暉中的縣道:縣道166

道166一路蜿蜒,在嘉南平原上的農村上下擺動、在河道間掙出生天、在夕陽輝映的農村裡踽踽獨行,像一個落寞的老人,在被人遺忘的國度裡默默的存在。由於與許多小道路存在著共線段,這條路看似破碎、拼測而成,實則這條縣道串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村子,讓他們一個一個出現在顯眼的路牌上。

若不親自走這麼一回,可能很難體會出這條路獨特的味道,希望這些照片能夠稍稍建構出縣道166的世界。這條縣道,就從這裡開始...

縣道166穿越嘉義縣精華的農業地帶

MAP|縣道166起訖點已變更為「東石-瑞里」,全長84.357公里。以下舊文為路線未變更時撰寫

縣道166起點,東石
全長49.1公里的縣道166,很不起眼。她橫越過嘉義的北邊,路途所經皆非鄉鎮中心,只有濃到化不開的農村風情,細細數來,三塊厝、下楫(楫應為提手旁)、古林、後崩山...很多都是我聞所未聞的地名。而且之前在地圖上看這條路,就對這條路特殊的路型印象深刻。縣道166不像一般的康莊大道那般寬敞舒適,而是以單線道和二線道為主,在各個看來尚稱原始的農村間穿梭。因為車流量不大的緣故,也才免去了外環道的修築,讓我們得以一窺這原始的路線。

(稍微離題一下,附近有個地名叫做「型厝寮」,後來一查才曉得,這個地名和東石一樣,都是開墾先民為了紀念祖國而取的地名,所以其實東石和型厝,都不是本地地名。)

過三塊厝後,縣道166一路都在農場裡穿梭,廣大無垠的平原上很少有高聳的建築物,只有濃濃的海味和防風林

穿過第一個村落後,就會遇到第一個要轉彎的地方:下圖中直走是海埔村,左轉才是縣道166。晚上走這條路應該是極大的挑戰,萬一漏看路牌就不曉得會騎到哪裡去了。

左轉後依然是二線道路況,車道平直舒爽,又因為近海而時常有陣風襲來,路旁行道樹歪斜倚在排水溝上,一旁堆著滿滿的蚵山對應著另一邊無盡的草地,這裡是另一個悠閒的空間,躲藏在這縣境的一角。

拍攝時間是今年(2008)的第一天,當時縣道166西段沿途種滿了玉米田,玉米花隨風搖曳彷彿稻穗,是這段縣道的另一個重要元素。

楫源分校
要到楫源之前會先碰到一條岔路,這條岔路看來新穎寬敞,我的地圖上沒畫這條路,推測往南後會跨越朴子溪,接上嘉7號鄉道抵達港墘村,也就是縣道168和157的重要路口。

不久,縣道抵達下楫,這個村落夾在兩條河道的中間,也就是朴子溪和六腳排水溝中間,此處設有楫源分校,校門口出來是一小片的玉米田,再往前一點就是堤防了。

玉米是楫源當地常見的作物

拐了個小彎,附近出現了饒富古意的三合院,但圍繞在四周的依然是多到數不清的玉米田。

頂楫(子寮)
縣道166自從下楫開始到魚寮,就一直被夾在朴子溪跟六腳排水溝的中間,但實際在該處行走是沒有任何感覺的。來到頂楫這個寧靜的聚落,看到路旁有個排水溝,溝上架了一個小小所謂的「目鏡橋」供人通行,走過去之後爬到堤防上,但見一片安祥寧靜的景象。遠處偶爾看到溫室橫亙,和玉米田相互交錯大異其趣。路旁的公車站牌靜靜的矗立著,路上沒有人車,只餘昏黃。附近有一座安龍壇,應是附近最大的廟宇,轉個彎後不久,就會看到六腳鄉的牌子。

終於到六腳鄉了

這一小段依著堤防走的直路向南走去,路旁景色似乎沒有太大更迭,前方又轉了個左彎,就會碰到第一個六腳鄉的聚落,古林村。不過在這個轉角,卻在朴子溪方向看到了自行車道,路上荒煙漫草,路徑都不太清楚,四周不見人影,只有陣陣強風和這桿指示牌標記著自行車道的存在。

轉角處出現自行車道的字樣

在這裡,縣道166再度選擇了岔路。直行的話會進古林社區(我的地圖上又名魚寮東),可往更寮。縣道166則往左越過六腳排水溝。

古林社區岔路口

拐了幾個彎後,又來到過溝仔,下面這張圖讓這地名真是名符其實。

過溝仔

左方直走可往松山大橋、水林。縣道166向右轉進後崩山

再往前行,便來到比較多人的地方。此處地名叫後崩山,以前和對岸雲林縣的蔦松都是北港溪上的重要渡口。從民國八十四年松山大橋完工後,兩岸以舟楫擺渡的生涯才遂告終。

後崩山

縣道在這裡小小繞了一下,接著便一路直奔六腳佃。

記得這裡會叫六腳佃,是因為最初有六戶佃農住在這,腳就是類似「戶」的台語。現在這裡已經有不少較新的樓房,但市區中仍不乏古意的建築。來到一處岔路,路旁還有一面GIVE WAY的老路牌,說明前方這條路曾是幹道。如今台19線已經從市區外繞過,這條幹道也只能留給當地人走了。

六腳佃中心,這個GIVE WAY「讓」的舊標岔路,就是往昔的台19線(縣道145)

位於六腳佃的順天宮

再往前走一點,就遇到與台19線的岔路口。我第一次發現這條趣味盎然的路,就是在這裡回望的。續往前行,會經過一處狹橋「六腳橋」。

前方台十九線岔路

潭墘社區內,前方要右彎

直線路段走了一小段,還真是有點不習慣呢。沒想到來到潭墘社區,路又開始繞起來了。這個社區還算蠻大的,有越來越往文明靠近的感覺。縣道在這裡繞了一個有點扭曲的「ㄇ」字形,再接回直路後,已然成了四線通衢。

所幸這路只有一小段,接到底後發現來到車水馬龍(好像有點誇張)的嘉57上,這條路北通港尾寮,南可接到蒜頭,難怪路上熱鬧許多,還看到了一路上第一台的客運行駛。縣道166在這裡與嘉57共線一小段,隨後又分道揚鑣去了。

離開共線段後,路又成了單線道

基本上過了嘉57,這條路就有比較熱鬧的感覺了。雖然起來是鄉間小路,但只要路旁看的到白線,心中還是會安心許多。碰到縣道157後,縣道166左轉與之共線一小段,隨後166線進入雙涵,縣道157則改行新闢的外環道。

前方與縣道157共線

那天縣道157正在拓寬,想必交通流量是變大了吧~前行不久就到了新港鄉,第一個碰到的村落是雙涵。

雙涵村

再往前,來到番婆,這可是繼彰化的頂番婆後,我認識的第二位番婆。在這裡要和157說掰掰,縣道166要繼續東行。

突然之間,前方跑出了高鐵啦~~

來到與台三十七線的岔路

這是溪北村的北端,有點像外環道路,溪北村的東西各有一條路接到縣道上

再來,是目前為止碰到的最大聚落,月眉潭。

在這裡,縣道166又和別人共線了,這次是嘉66鄉道。先彎左,再彎右,推斷這共線的路也算是159舊線,現在的159在更前方,早已經是四線的大道了。不過這月眉潭還真熱鬧,而且也有客運行駛,已經浮現出些微的嘉義味~~

前方共線終點,右轉往頭橋

28K,中洋子附近,前方右手邊為工業區

過工業區後,路上車輛開始多了起來,後來來到一個叫做三間厝的地方,附近有一些奇怪的造景,還有一節火車停在路邊。這裡以前應該也是糖鐵風光過的地區。

終於來到民雄鄉,四周的作物早已從玉米悄悄地換成稻田了

33k,牛斗山

上述新港三間厝~民雄牛斗山一段路,因為路幅較窄小,上下班時間經常汽機車爭道,故自2018年3月起開始拓寬,預計將原本9米寬的道路拓寬至18米寬,拓寬長度1350公尺,預計同年11月底完工。

接著一路來到江厝店,在這裡又與嘉76共線。右轉直行的話即是嘉義的文化路。

江厝店,前方嘉76共線段,需右轉

江厝店也很熱鬧,時值傍晚上下班的時刻,這條可以接往嘉義市文化路的要道上也是人車沓雜,更別提轉回縣道166後,路上竟然出現了菜市場,更替縣道166妝點了不少熱鬧的氣氛。

在這裡要左轉,直行往嘉義市

穿過菜市場不久,縣道166會繼續穿越頭橋工業區,最後再與縱貫鐵路平交後,就抵達了台一線的交叉口。在這裡因為天色已晚,再拍下去也沒什麼意思,就暫時將這段路拍到這裡為止。

縣道一六六過了省道台一線後,風情和西段大不相同,頭橋熱鬧的街肆、新建好的二高聯絡道、在竹崎鄉內丘陵的上下起伏,在在都與西段的農村風情大有不同。然而,其實東段的縣道一六六,背地裡還是秉持著這條縣道彎彎曲曲的風格,只是因應二高的誕生,這些風光已經被快速寬敞的道路所取代了。

頭橋鬧區

頭橋原本只是個小地方,以前住在嘉義的時候往北遊玩都是到這裡折返,也不覺得特別熱鬧。不過近幾年來隨著台一線的拓寬和學校和工業區的種種因素,頭橋似乎變得更加繁榮,儼然是縣道一六六上最為熱鬧的一個據點,沿路招牌林立、也有許多學生在此消費,帶動了頭橋的發展,是這條路走來相當感人的一幕。

走了一段才走出頭橋,接著來到的地方是北勢子。北勢子其實和頭橋已經快連成一片,也是這條路上的大聚落,就在民雄工業區的旁邊。下圖38k處正好右手邊就是北斗社區的活動中心,左手邊則是秀林國小,再往前一點,就會遇到東段的第一處岔路。

指標38公里處,秀林國小

這處岔路也很詭異,縣道一六六需要在此右轉,而不是常理判斷出來的直行。但其實直行或右轉都可以接到新闢的聯絡道(應該也不太新了)。

右轉後,稍稍回復了166的本色,一路都是二線道伴隨路樹成蔭的景象,其實走來還蠻舒服的。

一小段的綠色隧道

走一小段之後,便會遇到聯絡道的岔路口。前方是縣道166、左方則是聯絡道,可通往大林、中正大學等地。從這邊開始,縣道166一反常態,成為六線大道。

自此,前方出現一道路牌,寫著右邊岔路往「東義」,怎知這個不起眼的地名,卻是舊線所經的一處重點聚落。

因應竹崎交流道通車,縣道166該段前後都已拓寬為非常寬闊的道路

竹崎交流道附近的縣道166

繼續往前走,不久就會遇到國道三號的竹崎交流道。這竹崎交流道相當的長,沿途也有很多出入口可以進入,除了縣道166之外,舊線以及市嘉8號、甚至159縣道都可以接上來。

這邊開始,路幅縮減成四線,但以縣道來看這段路的水準已經不錯了,前方即將就要進入丘陵區。最近的一個紅綠燈口立著牌子,寫著市嘉8往嘉義,其實這條路一直走,過了牛稠溪後便會到達嘉義市的東義路,最後可以接到林森東路上。

縣道166舊線行經東義(火炭埔)

那麼,舊線在哪呢?我們從前幾張照片中,往東義的岔路進去看看,就可以看到166的舊線。
這條路為二線道等級,經過兩個小聚落。此地叫做東義,路牌下還附註著(原火炭埔)的標誌,這才發現原來地圖上的火炭埔就是現在的東義。那麼這條路應該是166的舊線沒錯了。

接著舊線來到一個叫做山子門的地方,直行抵清華山,左轉可接回新線。但一離開村子後,縣道就恢復成一線道的模樣。爾後,縣道即開始緩爬坡,但道路到終點都一直有四線道的水準。

僅有這處爬坡比較陡,也因此上坡方向還多設置了一道車道。不過爬上去不久又出現下坡了

牛稠溪橋,左邊小路為舊線,可直抵竹崎市區

跨過幾個小丘陵後,縣道筆直的往竹崎方向挺進,穿過阿里山森林鐵路後,這條路也差不多要來到終點了

縣道166舊終點,接台三線,竹崎市區仍要往左方走一段距離

回顧這條長達49公里的縣道166,東西兩段風情大不相同,路線規劃有如田埂相互交錯,轉彎數不勝數,只希望往後這條農村風情線不要也步入東段的後塵,被一條一條的外環道給佔據,讓這些風情獨特的小路為世人所淡忘。

 路線沿革  
本線於民國97年10月份納入嘉122線,路線名稱更改為「東石~瑞里」,全長84.357公里,一躍成為台灣長度排行前三名的縣道之一。(路線詳見近日調整之數條縣道

 相關路線  
縣道168、台17線、台19線、縣道157、台37線、縣道159、台1線

留言

  1. ""是的,感謝您指出這點。只是不知道六腳鄉既然以六腳為命名,是否最早的行政中心是在六腳佃,後來才搬遷至蒜頭的呢? 還是說蒜頭原本就是六腳鄉的行政中心? 一直很好奇其背後的真相 XD""

    六腳鄉最早的行政中心是在蒜頭.

    thanks.20090118 2223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日治初期,六腳分屬 六腳佃區與灣內區, 1920年合併為六腳庄,庄役場設於六腳佃,但在隔年1921年即遷至蒜頭.

      刪除
  2. 有很多鄉鎮其實一開始行政中心就不是在同名字的聚落呀 :)
    比如說六腳鄉公所在蒜頭 埤頭鄉公所在小埔心
    埔鹽鄉公所在火燒庄 大安鄉公所在中庄
    平鎮市公所在北勢 蘆竹鄉公所在南崁下
    新豐鄉公所在新庄子(以前叫紅毛鄉)
    長治鄉公所在新潭頭(以前叫長興鄉)
    新園鄉公所在仙公廟 官田鄉公所在番仔田
    後壁鄉公所在下茄苳(後壁改設侯伯村,下茄苳改設後壁村和嘉苳村)
    不過搬家過的可不算 比如說寶山鄉或一堆原住民鄉

    回覆刪除
  3. 多謝Jacob指點,您這麼一說我就想起來了,幾個我之前「考察」過鄉鎮的這些情況,其實有些也正是我的疑問,照這樣看起來也許有其他的考量,才會讓行政中心不位於同名字聚落的情況發生~

    回覆刪除
  4. 最近若走台19經過六脚應該都會看到縣166的改線施工,其中包含新的六腳橋,看了一下工程圖,台19舊線還會被縣166改線時利用到。縣166進入六腳佃內的路幅和景象實在很經典。另外,嘉7線新闢道路可參考以下新聞:
    http://www.cyhg.gov.tw/chinese/news_1.aspx?NID=8805&n=10086
    跨越朴子溪的是港口大橋(嘉7線);跨越六腳排水溝的是聖母橋(非嘉7線)。我比較期待的還是縣163義竹新塭段改線,到時完工後大車走新線我走舊線,讚!當然,也還好不是原線拓寬才能保住37k石碑。

    回覆刪除
  5. 原來台十九線旁的工程是166的外環道,真的是很謝謝g大分享資訊~我十月經過時有看到這項工程,卻不知道是在做什麼的。另外沒想到163也要改線...還記得九區鹽場附近已經拓寬了,周遭還建設的很像風景區,那現在這條要改線,該不會就直接從魚塭中穿過去吧?

    這世界變化的太快了阿...

    回覆刪除
  6. 另外我一直找不到改線的設計圖,不知道g大可否提點一下?

    回覆刪除
  7. 我把一些圖片放在相簿:http://gottit.pixnet.net/album/set/15626596
    縣166的部份若以逆樁方向從工程終點開始,會先闢直路到台19再與台19共線南下約兩百公尺,後右轉闢路至台19舊線,此處便是工程起點。我想再來就是循著台19舊線北上到H大網誌的第26張圖"六腳佃中心"路口,所以最經典的部份就避開了。縣163的工程牌圖片被我刪除了,路線大概是從嘉27線路口直線通到新塭,不過目前只有東半段看得出路面。另外,H大的相簿縣153在台61路口附近改線工程年底會通車,可是只通到縣158甲,那153和158甲應該又要共線個幾百公尺了。

    回覆刪除
  8. 多謝您的相片,一次三條改線,心臟有點承受不住 XD 不過166的線形變的好奇怪,依舊路至六腳佃路口,接台19舊線往南,再往東、再走台19現行線往北,再往東?(如果我沒會錯意的話)但是照這樣看來,也許166的外環道會整個繞過六腳佃的中心也不一定。(工程起點繼續向西開闢接回原線)。

    另外,台19舊線過六腳排水的十字橋之前颱風斷掉一直都沒修(只搭了個便橋),希望稱這個機會順便重修吧!

    也謝謝您關於153和163的改線訊息! :)

    回覆刪除
  9. 路線走法這樣没錯。我覺得166的奇怪線形應該是要避免去拆民宅所致(因為要協調很久:P ),還有,我想整個改線工程就只有這690公尺了,工程起點西邊没看到有動靜,應是會利用台19舊線來銜接。另外,舊十字橋的重建我覺得機率不大,因為由工程起點走新路往東接台19新線時,此處便正好是新十字橋的北端了。以上給H大當參考!(要去躲被窩了)

    回覆刪除
  10. 這樣我瞭解了,再次感謝您!!

    回覆刪除
  11. 六腳鄉
    縣道166與台19線交會的地方是六腳佃,不是六腳鄉市中心,真正的六腳鄉市中心是在蒜頭,也就是縣道166與嘉57鄉道交會處有一個牌子寫往蒜頭方向,就是往六腳市區的方向,當然六腳鄉公所也在蒜頭。
    縣道166我認為縣道166最大的特色就是道路很彎,岔路也很多,嘉57鄉道至縣道157的縣道166我認為需要拓寬,路寬至少要像嘉57鄉道一樣寬,這樣才不會讓人懷疑這條路是否為縣道166。另外,縣道145甲好像也是很小條,請問縣道145甲有幾公里是單線道?

    回覆刪除
  12. 縣145甲目前單線道的路段為新生國小旁開始到資源分享碑附近(接鄉道雲168),我從地圖上估計這段單線道約有4公里長。

    回覆刪除
  13. 下'楫'村166楫源前那個大叉路(嘉7),往南是跨朴子溪到港(土)乾去沒錯.往北,跨越六腳排水,路的盡頭就是附近村莊信仰中心,廟地廣闊的港口宮,祀奉媽祖. 據信肇建於明末清初,廟中所祀媽祖是先民自湄州祖廟分靈而來,距今已有三四百年歷史,有求必應,香火鼎盛,全省分廟多不可勝數.每年農歷二.三月間,每逢週六日便朝拜人潮攜攘,幾可媲美大甲媽祖回娘家的陣仗而或有過之!至於六腳排水(當地人稱"龍溝"),乍看寬闊似河,不過據父執輩憶述,該渠是日據時代由日本人所修建,除了排洪之外,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改良附近農地鹽分過重的問題(排鹽).不過一個意外的結果是;在這個淡海水交接處,竟然魚蝦蟹群聚蜂擁,給當時那片貧瘠土地上的子民提供了必要的蛋白質來源和額外而且必要的經濟收入.在兒時約莫三四十年前那個貧困的年代(不小心透露出書面年紀!!),渠面魚舟點點,即是深夜在下楫橋上,絕對的寂靜背景襯出的是橋下的悠悠船槳撥水聲響和舟船間互相問候漁獲的鄉音.這些人白日粧稼,入夜後依著潮汐,張網而漁.套句國歌的辭:夙夜匪懈....對不起扯遠了!如果您下次再造訪那個地方,雖是昔人已遠,卻是除了仍可細細品味那份寧靜以外,在黃昏時分的下揖(以前是下楫)橋上,放眼出海方向,那紅半斜的夕陽,和輕輕掛著的橘幻雲彩,相信足讓閣下...嗯...參透古今! 無意間路過閣下部落格看到在下母校--楫源分校(其本校"下楫國小",位在前所提及港口宮迎賓大門旁)和在我心中依然婆娑,卻人丁日漸竭涸的故鄉小村落 --楫仔寮村(我還是比較習慣,喜歡這個LOCAL稱呼,即便官方地名是下'楫'村,後來又莫名所以的改為現在的下'揖'村)的靜默身影,人在異國他鄉, 鄉愁竟在手指與鍵盤間愀然流洩,一發不可收拾,還請主人寬量在下冒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六腳大排上的下楫橋上的落日真的很美,我每次回老家的時候,只要天氣好都會去照相!

      刪除
    2. 回來看到幾位的描述又讓我好想去啊~~

      刪除
  14. 紀錄的很棒~1年多前開高速公路去竹崎,下交流道走了一段166縣道,發現那時候的小路都還有166縣道的里程數和指標,而新開闢的竹崎聯絡道是沒有166里程數的,不過看完你的紀錄後,166舊線應該是解編而改到新線去了。至於166縣道西段我倒是都沒走過,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鄉村路線,以後有機會我再去造訪它!對了~可以將您的網誌加到我的訂閱嗎?

    回覆刪除
  15. 縣166第一次終點應在中山路與民生路口,
    我在竹豐超市附近看過終點牌,
    是那種高過貨車含有里程數的大標示,
    昔日台3線由中山路進竹崎市區再由中正路出去,
    後改線中華路,而和民生路的交叉口就是第二次終點,
    没記錯的話養護終點較小隻立牌是在平交道旁.
    第三次終點較無爭議,但没想到還有第四次.
    圖片上越過牛稠溪的新橋由於高度超過一旁民宅而引起抗議,
    當初也協調很久.在中山路與民生路口
    老166線終點在中山路民生路口沒錯
    小時候那邊還是稻田呢

    回覆刪除
  16. 昨天晚上跟女朋友從東石走這條回民雄,
    當時不過六點多天色剛暗,整條路就人車稀少,
    而且路燈不多,部分路段路幅狹小,
    很怕突然有衝出來的野貓野狗...

    從東石出發後一路上伴隨著我們的依序是海風的鹹味、牛糞味、雞屎味,
    還有濃濃的農村味,
    這對自幼就在都市生長的我來說實在是很特別的一段旅程,
    但是天色實在太昏暗了,看不清他真正的面貌,
    或許哪天白天我會再騎一次,細細品味他的。

    之前就有騎過這條的民雄到竹崎段,
    如果不算到瑞里那段新整編的道路,
    這條縣道是我人生第一次完整走完的縣道啊!真的滿棒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恭喜你完成第一條縣道,而且還是這麼有「味道」的一條農村路!我還沒試過晚上騎這條路,但彎道這麼多應該不輕鬆,而且夜晚燈光不多應該看不清風貌,要是白天再去一次,搞不好又會覺得是一條新路了!

      刪除
  17. 是啊!對於第一次走這條路的用路人來說,
    晚上的確不是個好時機,
    尤其如果是一個人,那種夜深人靜的孤寂感是很難逃離出的。
    幸好我是在台灣,真難想像如果是在美國中西部平原,
    或是澳洲沙漠地帶一個人獨自漫遊的心情,應該度秒如年吧!

    說到這,想請問版大有沒有想到走走看彰化以北的縣道呢?
    對我來說我也是比較常使用中部以南的道路,
    但我更想看看北部的道路,真是期待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大概能體會你的說法,台灣就是好在這裡,就算一個人在鄉野中漫遊,心中總是曉得人煙會在不遠處。暫時離開喧鬧又能很快回到熟悉的環境,就是台灣有彈性的地方!

      至於彰化以北的縣道,我也是很想去跑跑看阿,也許等我哪天有錢又有閒了,就會出發了吧!(現在不妨先由旁邊的連結去參考其他人的紀錄)

      刪除
  18. 昨天一時興起跟同學去瑞里,理所當然的就是走瑞水公路了,也就是整編之前的嘉122鄉道。
    路況只能說是普通,甚至有點差,很多路面都是用水泥鋪蓋的,可能是因為落石多的緣故,坑洞也多。某些路段只有單線道,汽車會車須注意。本來想說是公路總局養護的應該要有縣道的水準,不過有點讓我失望,幸好沿途景色還不錯。坍方部分,交力坪到瑞里有一處坍方,有便道可以走但是不好走,幾k我忘了,其他地方大致還ok,不過雨季也要來了,不免讓人有點擔心。
    不過最刺激的還是回程走162甲,晚上沒有路燈,路又小條,只剩下機車微弱的燈光,就這樣蜿蜒了50個以上大大小小的U型V型髮夾彎,期待白天有機會再跑一次來體驗它的風貌。

    回覆刪除
  19. 感謝你的分享!應該是之前風災後沒完全復原吧?舊嘉122跟162甲山區都太繞了,而且路也真的很小條,尤其162甲上上下下讓我印象深刻,這兩條路我想晚上走都真的很刺激吧,我好像還沒在晚上騎過單線道,想必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七月底去南179的時候,因故去了瑞里一趟,去程走166東段(舊嘉122),回來走162甲。
      整體來說...166路況超爛XD,所以下次去瑞里應該會走162甲,雖然上上下下,不過至少路況還OK。
      昨天又有事去嘉義,回來就把166西段走完了。沒想到166整條都很繞!!彎彎曲曲,曲曲彎彎這樣...
      然後在13.5K發現了舊牌面(1/2牌)哦~~總之走完的縣道又多一條啦XD

      刪除
    2. 是說從南179跳到瑞里也跳得有點遠,都是山路耶~166新的東段說真的還沒走過,原以為變成縣道後路況會好,結果卻還是很爛嗎?還真意外...

      縣道166西段經過很多舊聚落,才會那麼彎繞,但我個人還蠻喜歡的,可惜這些路段慢慢地也都會拓寬掉了...

      刪除

張貼留言

無Google帳號者,請選取「名稱/網址」留言,請協助配合,謝謝。匿名留言者可能會遭系統判定為垃圾留言,而無法即時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