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縣道196



COVER|縣道196。

縣道196號自首度編成以來並無太大變動,僅一些細微的修正如終點縮短等,但目前的終點仍與首度編成時相同(詳見縣道196號1961年地圖),可說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縣道196起自三星鄉熱鬧的市中心,一路向東北穿越肥沃的蘭陽平原後,突然向東南來個轉折進入羅東市中心一探,隨即再往東北進入五結鄉抵達終點下清水。縣道196全線都在平地,沿途田園風光、城市意象美不勝收,是個值得花上一整天時間慢慢欣賞的一條公路。

筆者繼拍攝完縣道191後天色已晚,光線不足以拍攝縣道196,另一方面也因為縣道196尚未探索過,因此想花更多時間好好拍攝,原訂隔日就要再度前往宜蘭拍攝,但由於北宜公路上有大量野生西瓜阻隔去路,因此筆者決定將拍攝行程延後至下一個周六。所幸下一個週六天氣也很好,讓筆者得以順利完成拍攝工作。本文原則上以每2K及每5K為一拍。

縣道196起於三星鄉的聚落中心,與台7丙線相接,起點附近有三星派出所、三星消防隊、中華電信三星服務中心、台電三星服務所及三星鄉農會等重要設施。

01|在台7丙上遙看縣道196起點。

02|縣道196指標0K近拍,一樣有標示起點的小牌,後方為起點大牌。

03|宜蘭縣政府警察局三星分局及三星派出所,看起來相當氣派。

04|三星消防分隊及三星戶政事務所也在起點附近。

05|回拍縣道196與台7丙交會處。(逆)

06|縣道196所經過的三星市區,一路向北。

07|離開起點不到500公尺,道路兩旁的樣貌已經回復成鄉村風光。

三星鄉位於宜蘭平原的西南端,西北以蘭陽溪與大同鄉及員山鄉為界,東隔羅東溪與五結鄉、羅東鎮及冬山鄉為鄰,南隔山稜線接大同鄉。日治時代昭和12年蘭陽溪堤防峻工之後,漢人大範圍的開墾本區,因本區未墾土地仍豐,戰後乃成為榮民新墾地。
自然環境不穩定及族群眾多可以說是三星鄉特色。三星鄉著名的特產有上將梨及三星蔥、蒜等,品質絕佳。為了配合宜蘭觀光業的發展,政府乃因應舉辦蔥蒜節活動,由於頗具特色,每年吸引眾多遊客至此品嚐佳餚。

08|三星鄉名產之一,三星蔥!

09|沒想到郊區的卡拉OK店居然用上了三星的古地名。(逆)

三星鄉舊名為「叭哩沙喃」,廳志稱「以番地得名」,清治時屬溪洲堡。「叭哩沙喃」者,考荷人之戶口調查表有Pressinowan社,其原意為「竹子」,番俗六考譯為「巴嘮辛仔員」、續修府志譯為「八里沙喃」,廳志譯為「婆羅新仔宛」,但婆羅新仔宛社位於利澤簡堡(今五結鄉新店村),溪洲堡之「叭哩沙喃」,疑為「婆羅辛仔宛」之同支。今鄉治所轄,早年大部分為化外番界,一部份為溪洲堡地;同治初(約1860年)陳輝煌聯合漢番19結首入墾十九結(今行健村),建阿里史城(今拱照村),拓墾叭哩沙喃;日治時期簡稱「叭哩沙」,初設「叭哩沙撫墾署」,統理山地事務,屬羅東區辦務署,1900年設「叭哩沙支廳」;1920年廢廳設蘭陽三郡時,設「三星庄」,歸羅東郡管轄,光復後改名「三星鄉」 (參考資料出處)。有關「叭哩沙喃」的發展沿革,可以參考「蘭陽博物館」內的主題探索,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參閱。

「叭哩沙」這個名詞也出現在台灣俗諺中,如:「跑一下到叭哩沙去」即形容跑到遙遠的地方去。因為三星鄉開發較晚,對當時的宜蘭人來說,尚未開發的「叭哩沙」就成了遙遠的地方的代名詞。(俗諺解說)。

10|路旁碩大的醋醰。

11|路旁民宅貼的春聯,融合地名的祝賀詞頗具特色。

12|196線里程預告牌,五結鄉為縣道196終點所在。

13|宜蘭縣三星鄉花卉產銷班第五班集貨場。

根據筆者找到的資料顯示,三星鄉近年來除了盛產青蔥以外,也有銀柳(貓柳)、黃金葛及聖誕紅等大量生產及外銷,種植數量頗具規模(產銷第五班FB)。說起貓柳,筆者只記得小時候家裡買來當擺飾一陣子,因為摸起來毛絨絨的,所以直到注意到底下的水盤有水之前,筆者都以為是塑膠假花。

14|遠方有雲壟罩山頂,希望不要突然下雨才好。

15|196剛過1K馬上就折向東方。

16|路旁宏偉的福德廟。

17|福德廟旁的小水溝,看起來乾淨清澈。

18|回看196的轉折處,恰好位於「三星地區農會農特產品物流中心」附近。

19|「上將路六段」為此段縣道196的路名。

如同前面筆者提到的簡介,三星鄉的特產之一為「上將梨」,之所以稱為「上將」,原來是因為三星在台灣國軍中即代表上將軍階,因而得名,象徵此處所產的梨為至高無上的極品,同時也成了這條貫穿三星鄉的幹道路名來源。(維基百科簡介)

20|真.蔥花。

21|灑滿蔥...呃,開滿蔥花!

22|縣道196指標2K處,為本文封面。

23|過了指標2K,路名變為上將路五段。

24|逐漸茁壯的一期稻作。(稻作期別參考)

25|成長中的水稻,看起來像是一張超大的綠色地毯。

26|看得出來哪片田地不一樣嗎?

27|本應充滿活水的圳溝,如今只剩溝底爛泥。

28|路邊佔地非常廣大的房屋,似乎是什麼道場。

29|縣道196在郊區路段速限多為60KM/H。

30|縣道196指標4K處,路旁仍然種滿了青蔥與水稻。

31|前方與宜47交會。

指標牌上的「桕脚廍」,為當地昔有一高大的桕樹(烏桕介紹),樹旁為一蔗廍,故而得名。該地區位於196縣道與義廍路交會處,為慈恩寺附近的集村聚落。日治期間本區遍植甘蔗,有輕便車道運至大義村,接駁五分車路再運至二結糖廠。民國36年大水,堤防沖失房舍傾毀而從北方近堤防處南移。慈恩寺為一佛祖廟,亦隨之南遷。蔗廍即台灣早期的製糖工廠,今臺中市大肚區亦有一蔗廍里,亦為早期的製糖廠所(蔗廍簡介)。

32|縣道196指標5K處。

縣道196指標5K附近恰好有個舊車站「二萬五車站」的遺跡,二萬五車站本來是屬於糖鐵車站,後由羅東森林鐵路承租營運至廢線,最近有業者租下空間將其恢復往日風華,該地亦提供自行車打氣服務。

33|附近圍牆上的火車意象彩繪。

34|因為是排水圳旁邊的路,所以直接叫做大排二路。(逆)

35|大排本體,為「萬富圳幹線第四支線」。

36|另一側的大排樣貌。

37|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逆)

38|近拍銘牌。(逆)

39|路旁的水稻已經開始結穗。

40|遠遠望去,有的稻穗已經開始泛黃成熟,若筆者晚幾個星期來應該可以看到黃澄澄的稻田。

41|縣道196指標6K處,好不容易出現的機慢車道又縮回去了。

42|矗立在田野中,非常特別的民宿-「星光露營巴士」!

筆者看到這個民宿時,本來以為附近正在舉辦大型活動,因此停車場中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巴士,直到看到路邊的招牌才發現這是一間頗具特色的民宿。每間民宿的房間都由廢棄巴士改裝而成,甚至還裝上了冷氣。這令筆者不禁想像若住宿於其中,早晨醒來時,是否會有一種正在搭乘騎士公車的錯覺呢?

43|民宿佔地看起來非常廣大。

44|改裝過後的巴士,可以看得出來浴室與廁所的位置。

45|前方與宜49交會。

46|傳說中的豪華農舍?


47|宜蘭縣三星鄉大義共同農場農機修護站。


這個頗具歷史的建築似乎是專門修護農用機具的地方,只不過建築物前方鐵製雨遮的支架好像被撞歪了,不知道會不會塌下來。

48|宜49起點附近樣貌,嗯?旁邊那個石頭是...?

49|原來是「臺灣省基層建設農地重劃區內農路之整修及改善」完工碑。

筆者稍微搜尋了一下「臺灣省基層建設」加上「農地重劃區」,結果找到澎湖縣地政事務所的網站的說明。簡單來說,以澎湖縣為例,由於早期(民國60年,西元1971年前)農地重劃已不符合經濟利用,故省府擬定「台灣省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計畫」並於民國77年(1988)實施,將一定區域內農地重新整理、重劃,使每一塊農地都能鄰近農路及灌溉水道,同時改善農路寬度至4公尺以上並加上舖面以利通行。不過可惜的是宜蘭這塊完工碑被新鋪的柏油弄髒了,所以看不清楚是什麼時候完成改善工程。

50|路邊已經快可以收成的稻穗。

5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連場蘭陽分場大門。

根據花蓮區農改場網站的沿革介紹,花蓮區農改場創立於西元1939年(昭和14年,民國28年),原名為花蓮港廳農事試驗場,國民政府遷台後改稱花蓮縣農事試驗場。民國88年7月隸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全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花改場任務在於負責辦理轄區內花蓮縣、宜蘭縣二縣有關農業試驗研究與示範推廣,包括重要經濟作物品種改良及栽培技術改進,新興作物開發,採收後處理及應用研究,應用生物科技及農產品加工之試驗研究,作物疫病蟲害預測、防治及災害調查,安全用藥,土壤肥料、植物營養及有機農業之試驗研究,農業機械改良與研發,農業經營管理之改善研究及輔導,農業推廣教育推行,農村生活改善研究及輔導,農業產銷班整合及輔導,休閒產業發展之研究與輔導等。

52|這時候才來到縣到196指標8K處。

53|從水溝中長出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此處恰為8.5K。(逆)

54|「大洲」地名牌。

大洲位於三星鄉東部,東接尾塹村,南隔羅東溪接冬山鄉廣興村,西接尚武、大義村,北臨蘭陽溪。蘭陽溪堤防未築之時,大洲為蘭陽溪(宜蘭濁水溪)及其支流羅東溪(小南澳溪)之間的一塊面積頗大的沙洲地,因之稱為大洲。大洲村在清代即稱為大洲庄;日治初期仍名大洲庄;待至大正9年(1920)改大洲庄為大洲大字。光復之後,將大洲大字改為第八保及第十八保,大洲村範圍屬第八保;民國39年行政區域重新調整,亦稱為大洲村。本村主要信仰中心開安公主祀開漳聖王。本區乃是一個重要的集貨店,因此在開安宮附近街道旁形成一小形鄉街,今本村除鄉街外大部分仍為水田。大洲設有大洲車站,亦屬於羅東森林鐵路之一站,前有二萬五站,後有歪仔歪站。

55|似乎已經廢棄的「大洲天主堂」。

56|宜蘭教養院後門。

57|縣道196指標10K處。

58|縣道196在此向右續行。

59|尾塹社區入口意象。

尾塹,推測為清水溝堡之最尾端之聚落,故名,是位於現今位於尾塹路保安宮弣近的集村聚落。本村在清代分屬於尾塹、清洲兩庄;日治初期,明治32年(1900)的行政區域,本區仍屬於尾塹庄,清洲兩庄;明治33年(1901)的查定區域,將尾塹庄、清洲兩庄合併為一尾塹庄,並轄尾塹、清洲二土名,待至大正9年(1920)改尾塹庄為尾塹大字,下轄尾塹、清洲二小字。光復之後,將尾塹大字改為第九保;民國39年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又稱為尾塹村。尾塹社區設有「宜蘭縣三星鄉尾塹社區發展協會」,主要發展目標為:產業發展、社福醫療、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有關其詳細介紹另請參閱網站(網站1網站2)及FB粉絲專頁

60|「危險路口」警告牌,似乎是宜蘭特有的指示牌。

61|準備上橋跨越羅東溪。

62|橋上一景,可以看到自行車道特別設置在水泥分隔道右側。

63|橋名特寫,為「歪仔歪橋」。

64|橋上恰為縣道196指標12K處。

65|河床上正在作業的兩台怪手,似乎正在為了汛期而準備。

66|下橋後縣道196向右延伸。

歪仔歪這個特殊的地名在噶瑪蘭語意是藤之意。傳說是當時出海所搭的船隻以藤編製(臺北州理蕃誌)。漢人移至此後,大部分社眾遷移至叭哩沙(三星鄉),部分留居此地,故漢人乃稱此聚落為蕃社頭。2019年羅東鎮公所發行「行旅羅東」桌曆中亦特別解釋了「歪仔歪」的由來(相關報導)。

67|歪仔歪田園綠廊起點。

68|一旁已經斑駁的介紹牌。

筆者將介紹牌內容摘錄如下,由於為看照片辨識,若有疏漏請不吝告知:
「歪仔歪  田園綠廊
Wai-Zih-Wai  Pastoral Scenic Trial
宜蘭縣羅東鎮仁愛里-萬長春圳第二幹線(通稱:二結圳)水岸休憩廊道,藉由步行與自行車道系統建置,展現出農村水圳田園風貌,而透過體驗自然的設計觀點,營造出豐富的人文地景,得以重新滋潤親近大地的渴望。

『歪仔歪』是仁愛里南區的舊名,仁愛里在漢人入墾前,為噶瑪蘭族歪仔歪居地。

仁愛里在清代分別屬於清水溝堡歪仔歪莊與頂一結莊,日治時期,公元1899年(日明治31年),仍為歪仔歪庄與頂一結庄,1901年(日明治33年),將歪仔歪庄與頂一結庄合併成為歪仔歪庄,下轄歪仔歪及頂一結二土名,1920年,(日大正9年),歪仔歪改為歪子歪,行政等級為大字,下轄歪子歪與頂一結二小字,戰後,歪子歪大字改為仁愛里。

文獻出處:羅東鎮誌《開拓篇》」

69|田園綠廊旁的水圳。

70|縣道196指標14K處,不知道為什麼這根里程牌看起來比較「矮肥短」一點。

71|縣道196逐漸進入市區。

72|縣道196與台9線相交,此處台9線已是新闢的外環道。

73|通過台9線路口回牌,赫然發現逆樁方向才有三欄式指示牌。(逆)

74|縣道196上的里程預告。

75|羅東市區內的縣道196方向指示牌。

76|縣道196指標15K處,位於狹窄的住宅區街道,此處的196終於恢復正常字體。

77|拍攝當日恰好遇到藥妝店盛大開幕,同時縣道196在此與舊台9線相交。

78|前方向左可接回台9線。

79|縣道196在此短暫轉向南方,前方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有關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介紹,筆者摘錄維基百科的介紹如下: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在1916年時,日本人為儲存太平山林場木材,將羅東的松羅埤當作貯木池。因當地人將檢木叫「松羅」,故有此名。羅東森林鐵路在1924年完成後,松羅埤一帶成為木材集散區,也就是羅東林場。1982年太平山林場結束砍伐作業。經由林務局於2004年規劃羅東林場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重現太平山林業及羅東鎮發展的林業歷史。2014年,羅東林管處將整修園區內的三百公尺長的五分仔鐵道鐵道,讓蒸汽火車能在園區內短程行駛。」
亦請參閱:林務局網站介紹
筆者認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鄰近羅東車站,附近亦有知名的羅東夜市,上午安排一整天的時間漫步於園區內,晚餐時間恰好可至羅東夜市大快朵頤!

80|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停車場入口。

81|縣道196在此向東續行。

82|縣道196下一個將會抵達「五結」。

83|即將穿越羅東地下道,地下道有做汽機車分流車道。

84|穿越羅東地下道後,隨即要跨越光榮北路/光榮路,牌面被蓋掉的編號推測是台9線。

85|路邊以狗年為發想的可愛春聯。

86|五結外圍一景,過光榮北路後,車道維持一車道一機車道的水準。

87|知名食品公司的大型帆布廣告。

88|時值選舉年,競選布條掛得到處都是。

89|似乎是什麼道場。

90|壯麗的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羅東聯絡處。

91|右邊的文字為:「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逆)

92|縣道196指標17K處,總算有一根字體比例都完全正常的里程牌了!

93|即將與縣道191(上方為國道5號)交會,此處恰為17.5K。

94|一路向蘇澳方向延伸的縣道191與國道5號。

95|縣道196指標18K處,位於五結市區內,18K部分採用小型化里程牌。

96|五結鄉的行政中心-五結鄉公所,戶政事務所等機關也在附近。(逆)

結,是宜蘭地區土地拓墾組織的基本單位,根據方傳穟在開埔里社議記載:「昔蘭人之往墾地,其法合數十佃為一結,通力合作。其中舉一曉事而出資多者為之首,名曰小結首。合數十小結首,中舉一強有力而公見信眾耆為之首,名曰大結首。」而數字則代表分段數。五結鄉則有一、二、三、四、五結等地名。 根據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所收錄的契書上記載:「嘉慶16年東勢庄一二三四五結眾佃戶林華、魏建安、簡 桃、林青、林儀同五結內人等竊思開田必先開水……。」(埤圳調查,下:234),本區因最早的開墾係以此五結為開墾基本組織,因之稱為五結。

97|離開五結市中心,道路視野逐漸開闊。

98|景德宮與協和社區活動中心。

有關景德宮介紹如下:
「景德宮位於中一結,與社區活動中心為鄰,原奉祀福德正神,後因改建目前奉祀五穀先帝(筆者按:即神農大帝),自道光年間創立迄今已160多年之久,早年未成立管理人制度,廟產股份被瓜分帶到外地,於民國38年9月2日在新生報刊登公告,籌回股份、設立賣渡証以求完整性,歷經六、七代主任委員,信徒漸眾。原先財產有3.6甲土地,光復後土地被放領〈375減租〉僅剩1分1廟地及6厘建地,開銷費用以徵收丁口稅維持廟務。廟內有「澤被蒼生」橫匾,係由地方仕紳恭請當時任監察院長之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所書寫之墨寶,殊屬難得。」(來源網站:宜蘭小百科) (協和社區簡介)

99|躲貓貓!

100|孝威社區入口意象。

101|差點錯過躲在樹後面的20K。(逆)

102|美輪美奐的民宿。

103|五結鄉大閘門健走步道指示牌。

這個指示牌位於縣道196指標21K前的路邊停車場附近,步道同時也可以騎自行車,可沿著冬山河一路走到五結防潮大閘門,同時此處也是步道的起點。

104|斑駁的地圖。

105|平靜廣闊的冬山河。

106|往冬山河上游方向展望。(逆)

107|河岸對面有一棟不知名的建築物。

108|縣道196指標21K處,倒數第二根整數里程牌。

109|前方即將與台2線交會,同時也是縣道196甲的終點。

110|前方橫向道路為台2線,與之共線的縣道196甲的牌子插在196上。

111|縣道196的最後一面整數里程牌,22K。

112|縣道196的終點大牌,里程記載為22.2K。

196終點所在的地名為「下清水」,但從Google地圖上標示的情況看來,終點所在位置更接近「清水」。清水由來得名於當地水源清澈,其確切位置約位於冬山河河口清水橋以南,祈安宮附近的集村聚落,聚落沿著沙丘後背平行排列。本區由於正當加禮遠港船運入口,貨運集結,昔日土壠間、雜貨店林立,相當繁榮;然隨著火車開通,船運不再以日漸沒落。聚落以祈安宮為中心,祈安宮主祀三府王爺,創建於清代,據傳為地方康姓祖先首創,由於成為地方主廟,本區因廟得名,乃又稱之為王爺廟。

另加禮遠港得名於「加禮遠」,原係噶瑪蘭平埔族社:加禮遠社(Kikarriawan)之社地所在。Kikarriawan,噶瑪蘭語義為尖尾瑪瑙珠之意(洪敏麟:437)。加禮遠位於濱海公路東側季水路上,開山廟附近的集村聚落,本社與奇武荖社、掃笏社號稱東勢(今羅東、冬山一帶)三大社,道光20年因漢人的持續佔墾,乃與打朗巷及打那美社人移住北方澳或遷徙至花蓮新社。今原社地仍有部分漢化噶瑪蘭族人,然大部分為漢人聚居之地,主要為林姓及陳姓同姓聚居,其中林姓來自於民壯圍,陳姓則自蘇澳馬賽地方遷入,開山廟主祀延平郡王,創建於清光緒20年,為地方主要信仰中心。今原社地仍有部分漢化噶瑪蘭族人,然大部分為漢人聚居之地。

113|位於終點附近的五結防潮閘門。

五結防潮閘門的介紹如下,若有錯誤請不吝指出:
「五結防潮閘門位於冬山河下游出海口段,1969年,防潮大閘門落成使用,對調節水量發揮極大功能。1981年,更設置大型自動閘門,使冬山河不再氾濫。大閘門高積注滿的河水,反照四周人文翠綠,形成一波平如明鏡的景色。清水大閘門到濱海出海口段,是蘭陽溪河口野鳥保護區,也是北台灣賞鳥的勝地。河口兩側可見防風林與蘆葦沙洲綿恆太平洋海邊,更可望見「龜山把海口」的天然奇景。」

114|冬山河自行車道地圖,196終點恰為自行車道起點。

115|另一幅面積比較大的地圖。

116|似乎已未使用之宜蘭縣水上巴士終點站-清水大閘門(即五結防潮閘門)。

117|五結防潮閘門本體,可以看到閘門附近聚集了一些布袋蓮。

118|防潮閘門道路上的9.5K屬於宜22鄉道。

119|登上防潮閘門遠望冬山河出海口方向。

120|防潮閘門的另一邊。(逆)

欣賞完防潮閘門附近的景色,筆者決定沿著堤防走一段路,看看這根立在閘門上的9.5K是屬於哪條路的,結果答案很快就揭曉了:

121|沿著堤防而行的宜22線。(逆)

找到9.5K的主人後,天色也逐漸暗下來,筆者便開始打道回府。

如同筆者於文章開端提到,縣道196自編成以來並無太大變動,然而最近0K+800至7K+500拓寬案也已經決標,讓已經平靜許久的縣道196準備揚起陣陣改變的波瀾 (影音新聞) (相關報導),只希望拓寬改善工程完工後,這份屬於縣道196的恬靜舒適,能始終如一的存在。

註:本篇未註明來源之地名介紹皆取自「地名檢索系統」。
 路線沿革 
縣道演變表格
 拍攝日期 
2018年05月19日
 完成日期 
2020年02月16日
 更新紀錄 
2020年02月16日 ver 1.0
 相關路線 
台7丙線、宜44線、宜26-1線、宜47線、宜26-2線、宜49線、宜26線、宜22線、宜24線、台9線、宜31線、宜29線、縣道191、宜25線、宜23線、台2線、縣道196甲
 相關景點 
三星青蔥文化館、三星醋窖工坊、二萬五車站(復原)、星光露營巴士、歪仔歪橋、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冬山河岸
 相關連結 
請參閱文章內。

留言

  1. 真的是寫得越來越詳實了,路線附近的設施、地名由來都一網打盡!不少地方連水圳都特意寫進來,是因為要凸顯出道路與農業的關聯嗎?三星鄉的稻田、蔥田都很美,不知道未來有沒有機會看到附近的宜蘭版伯朗大道?

    宜蘭和高雄是對角線的距離,讓我幾乎很少有機會到宜蘭探訪,到看到羅東林業園區那邊才發現原來我有走過一小段縣道196耶XD

    拓寬工程看起來應該是再加一線機車優先道,如果是這樣或許不會破壞到原本的恬靜舒適,但還是覺得你拍攝時的樣子比較有「古早味」。

    最後的22K終點小牌也是獨樹一格,還沒有到終點就先掛上去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一方面是因為196長度不長,所以可以寫多一點東西;另一方面是因為那天行程不趕,走得比較慢,可以拍很多東西XD。
      也沒有說有特別去連結196跟農業的形象,只是剛好看到水圳就拍了,再加上我個人本來就很喜歡看江、河、湖、海之類的水域,所以基本上有水的地方我都會拍。
      宜蘭版的伯朗大道哦...,說個時間地點,我今年有空就去拍XD
      最後的22K終點小牌我覺得他們應該是做好了才發現196有終點大牌,不掛白不掛XDD
      哪時候要再一起去拍路阿~~

      刪除

張貼留言

無Google帳號者,請選取「名稱/網址」留言,請協助配合,謝謝。匿名留言者可能會遭系統判定為垃圾留言,而無法即時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