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濁水溪谷附近的武界一線天是另一個造訪武界必去的景點,這裡有高聳的峭壁景觀、清澈的溪流,曾是布農族人戲水、烤肉的聖地,如今已是武界套裝行程中的固定班底。台灣這種一線天的景觀並不少,多是山間岩壁彼此相距較近而形成的狹縫景觀,但少有像武界這樣,中間還有一條河流流過可在其間戲水的,自然也成了許多人的口袋名單去處。
要前往武界的一線天,必須沿著濁水溪的河床往下游走約五公里的路程,由於路線好幾度穿越河川,涉水是必須的,差別在於你是使用何種交通工具。
武界的部落中有專門載客的嚮導服務,不過價格不斐,多人同車分攤的話比較划算。除了一線天,部落的導覽也有載往武界壩的,這也是常在河床看到一堆得利卡四處奔馳的原因。
如果不願花錢,也可選擇走路的方式,沿著濁水溪往下走,通常單程差不多在一個小時左右,畢竟沿途河谷風光相當漂亮,第一次造訪鐵定是相機拍個不停。如果開車或騎車就更快了,大約只要10分鐘左右。
沿著河床旁的土路走到接近河床處,會有一處臨時的停車場,大部分的遊客都會將車子停在這裡,然後步行前往一線天。因為馬上就要溯溪,建議換上拖鞋或是涼鞋、雨鞋,要不然真的不太好走。
跨越濁水溪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武界的引水道,該引水道引栗栖(音同「七」)溪的溪水,透過越域引水的方式,將濁水溪上游的水引入日月潭,以確保日月潭水源穩定,並藉以改善上游淤積嚴重的舊引水道及武界壩,該引水道的長度亦是全台第一,長16.5公里,跨越濁水溪谷的拱橋高55公尺,長165公尺,現今綠色的引水道橋身和巨大的拱狀構造,已成為武界相當吸睛的地標建築。走在濁水溪河床,可仰望其壯觀,若走另一條小路可通抵引水道旁,亦可近距離一覽,更可以取武界林道,由高處俯瞰在跨越山谷的引水道英姿。
其實冬天或春天來走,濁水溪的水流並不大,過溪處僅淺至腳踝,主要還是因為水流被武界壩攔截,這也是較適合探訪一線天的季節。
其實在這裡越過濁水溪,每次都會有種神奇的感覺,畢竟這條在下游聲勢浩大水量磅礡的浩浩大川,在上游就這麼輕鬆地渡過了,還真讓人有點難以置信這是同一條河川。
不難發現,濁水溪的河床上其實早有鮮明的路跡,這或許是每天在此馳騁的車隊和來往的原住民或是遊客所留下的。但其實這條「路」還有一個別名,就叫做58公路/五八公路,意指武界通往巴庫拉斯,不但地圖上找不到,還全程需溯溪,是許多越野車隊、自行車喜歡挑戰的秘境「道路」。
過去五八公路是通往石城谷的挑戰路線,但八八風災後石城谷已消失,五八公路上也從此少了一個經典的景點。
幾度穿越溪流後,來到一處河流的大轉彎,許多的得利卡4WD在此集結,我們便知道此處就是一線天的入口。循著左手邊的藍皮公廁,我們偏離濁水溪,走向支流栗栖溪的方向。
一旁的桐花開得滿樹雪白,亮麗無比,但花長的高,不太能就近觀賞。走過桐花處,聽見流水聲,即是一線天的所在地,走來不過五分鐘之譜。
武界的一線天是一處約30公尺高的峽谷,長度有50公尺,最窄處則是3公尺左右。栗栖溪河水清淺透冰涼,冬春季水少時涉水可輕易通過。
我們來的這日,雖然河水不深可以通過,但感覺水流有點急,通過時須特別注意。我因為沒有帶上可以涉水的鞋子,只能赤腳通過,雖然河水沁涼無比,涼風徐徐,但一到對面走上沙地,真的相當痛!
如果從一線天的峽谷往上游走,可以續抵栗栖壩,平時因為蓄水攔截的關係水量並不大,但偶爾如果上游放水,此處通過就比較危險,而且溪水也會變得比較混濁。
如果是冬天來訪濁水溪,或許還有機會看見滿江紅的奇景,滿江紅是一種水生蕨類,變紅的原因是因為低溫破壞葉綠素,並產生紅色的花青素,視覺上就會轉為深紅,讓整條河成為紅河景觀,也是遊客爭相目睹的景觀之一。
據傳現在開車進入河床是禁止的,但事實上還是很多人開車進入,事實如何不是很清楚,但想要避免爭端,步行還是最好的選擇,排三、四個小時來欣賞濁水溪河谷和一線天景色,也是個很不錯的休閒活動。
![]() |
COVER|武界一線天 |
要前往武界的一線天,必須沿著濁水溪的河床往下游走約五公里的路程,由於路線好幾度穿越河川,涉水是必須的,差別在於你是使用何種交通工具。
武界的部落中有專門載客的嚮導服務,不過價格不斐,多人同車分攤的話比較划算。除了一線天,部落的導覽也有載往武界壩的,這也是常在河床看到一堆得利卡四處奔馳的原因。
如果不願花錢,也可選擇走路的方式,沿著濁水溪往下走,通常單程差不多在一個小時左右,畢竟沿途河谷風光相當漂亮,第一次造訪鐵定是相機拍個不停。如果開車或騎車就更快了,大約只要10分鐘左右。
沿著河床旁的土路走到接近河床處,會有一處臨時的停車場,大部分的遊客都會將車子停在這裡,然後步行前往一線天。因為馬上就要溯溪,建議換上拖鞋或是涼鞋、雨鞋,要不然真的不太好走。
![]() |
01|壯觀的武界引水道
|
跨越濁水溪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武界的引水道,該引水道引栗栖(音同「七」)溪的溪水,透過越域引水的方式,將濁水溪上游的水引入日月潭,以確保日月潭水源穩定,並藉以改善上游淤積嚴重的舊引水道及武界壩,該引水道的長度亦是全台第一,長16.5公里,跨越濁水溪谷的拱橋高55公尺,長165公尺,現今綠色的引水道橋身和巨大的拱狀構造,已成為武界相當吸睛的地標建築。走在濁水溪河床,可仰望其壯觀,若走另一條小路可通抵引水道旁,亦可近距離一覽,更可以取武界林道,由高處俯瞰在跨越山谷的引水道英姿。
其實冬天或春天來走,濁水溪的水流並不大,過溪處僅淺至腳踝,主要還是因為水流被武界壩攔截,這也是較適合探訪一線天的季節。
其實在這裡越過濁水溪,每次都會有種神奇的感覺,畢竟這條在下游聲勢浩大水量磅礡的浩浩大川,在上游就這麼輕鬆地渡過了,還真讓人有點難以置信這是同一條河川。
![]() |
02|衝啊! 不知道為什麼,看車子過溪有種療癒感
|
![]() |
03|得利卡4WD車隊
|
![]() |
04|車隊緩緩通過溪流
|
![]() |
05|再度越過溪流
|
不難發現,濁水溪的河床上其實早有鮮明的路跡,這或許是每天在此馳騁的車隊和來往的原住民或是遊客所留下的。但其實這條「路」還有一個別名,就叫做58公路/五八公路,意指武界通往巴庫拉斯,不但地圖上找不到,還全程需溯溪,是許多越野車隊、自行車喜歡挑戰的秘境「道路」。
過去五八公路是通往石城谷的挑戰路線,但八八風災後石城谷已消失,五八公路上也從此少了一個經典的景點。
![]() |
06|濁水溪谷風光
|
![]() |
07|濁水溪谷風光
|
![]() |
08|濁水溪谷風光
|
![]() |
09|車隊休息處,一線天的方向在左邊
|
10|帥啊~
|
幾度穿越溪流後,來到一處河流的大轉彎,許多的得利卡4WD在此集結,我們便知道此處就是一線天的入口。循著左手邊的藍皮公廁,我們偏離濁水溪,走向支流栗栖溪的方向。
一旁的桐花開得滿樹雪白,亮麗無比,但花長的高,不太能就近觀賞。走過桐花處,聽見流水聲,即是一線天的所在地,走來不過五分鐘之譜。
11|濁水溪清淺的溪水
|
12|大轉彎處及崩塌地,在這河谷中相當顯眼
|
![]() |
13|此處為最後一處過濁水溪之處
|
14|連土狗們都在溪中玩的不亦樂乎
|
![]() |
15|崩壁與汽車的對比
|
![]() |
16|開得滿滿的油桐花
|
17|藍色公廁,不過上一次要20元
|
![]() |
18|來到栗栖溪,相較於濁水溪,水勢較為湍急 |
![]() |
19|終於親眼見到一線天 |
武界的一線天是一處約30公尺高的峽谷,長度有50公尺,最窄處則是3公尺左右。栗栖溪河水清淺透冰涼,冬春季水少時涉水可輕易通過。
我們來的這日,雖然河水不深可以通過,但感覺水流有點急,通過時須特別注意。我因為沒有帶上可以涉水的鞋子,只能赤腳通過,雖然河水沁涼無比,涼風徐徐,但一到對面走上沙地,真的相當痛!
如果從一線天的峽谷往上游走,可以續抵栗栖壩,平時因為蓄水攔截的關係水量並不大,但偶爾如果上游放水,此處通過就比較危險,而且溪水也會變得比較混濁。
![]() |
20|突背斑紅椿象
|
![]() |
21|人多的地方就會有疊石
|
![]() |
22|一線天風光
|
![]() |
23|直幅的一線天風光
|
![]() |
24|低角度的一線天風光,可以看得出水相當的清澈
|
25|湍湍水流
|
![]() |
26|練習拍水流
|
![]() |
27|奇特的岩壁與岩穴
|
![]() |
28|再拍水流涓絲
|
![]() |
29|低角度的一線天
|
![]() |
30|油桐花盛開
|
![]() |
31|油桐花盛開
|
![]() |
32|油桐花盛開
|
![]() |
33|不知名小草
|
如果是冬天來訪濁水溪,或許還有機會看見滿江紅的奇景,滿江紅是一種水生蕨類,變紅的原因是因為低溫破壞葉綠素,並產生紅色的花青素,視覺上就會轉為深紅,讓整條河成為紅河景觀,也是遊客爭相目睹的景觀之一。
![]() |
34|回程
|
據傳現在開車進入河床是禁止的,但事實上還是很多人開車進入,事實如何不是很清楚,但想要避免爭端,步行還是最好的選擇,排三、四個小時來欣賞濁水溪河谷和一線天景色,也是個很不錯的休閒活動。
記得當初不知道在哪裡好像看過一線天的照片,當時只覺得:「哇!這麼漂亮的地方應該不是在台灣吧?」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才發現我錯了XD。
回覆刪除這邊其實應該也算是我滿想去的地方,特別是一線天中間有河流流過,令我非常嚮往!
嘿嘿~可以來拍58公路,但是沒有里程牌 :( 天氣好的話應該更好看
刪除請問一下,一線天這兒離思源吊橋的溪谷底會很近嗎?還是不同的地方?謝謝
回覆刪除你好,以武界部落來看的話是不同的方向喔,思源吊橋離部落較近,一線天要往南邊一些。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