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宜蘭縣道速記(四):縣道192

COVER|縣道192號。


縣道192最初編成時是由龍潭大坡(大埤)一路向東南,在宜蘭市區折向東北後到了海邊的大福(詳見1964地圖-縣道192)。在尚未改編成現今的樣貌時,起點就已經縮至龍潭派出所附近,而非地圖上繪製的龍潭湖附近。本次探索則由縣道192甲直接接上目前的縣道192進行探索。

在拍完縣道192甲後,筆者因為一時糊塗,忘記先靠左邊待轉,只好又折騰了好一番功夫才來到新的192起點上。筆者推測這次將192起點拉到此處,除了與台9線相交外,更可以形成宜蘭疏運路網,讓用路人沿著縣道就可以到達國道5號,甚至是較遠的台2線,達到分散車流的效果。不過想像總是美好的......,實際有沒有用可能還是要等待連假來考驗。

01|縣道192新的0K小牌,與台9線相接,現場無大牌。(逆)

其實筆者本來想要正面拍攝縣道192起點,不過在馬路對面拍不太到,站在斑馬線上拍感覺拍出來的牌面又太有壓迫感,只好退而求其次滑到路邊逆拍,現在想起來還真有點可惜。

02|前方與縣道192甲(原縣道192前半段)相接。

03|此處的指示牌總算沒標錯了,不過下面好像蓋掉了什麼東西。

04|很快地來到了縣道192新的指標1K處。

05|這次是由縣道192的角度來看三條縣道共線!

通過獨一無二、空前絕後、驚天地、泣鬼神的三縣道共線路段後,縣道192在縣道191甲、縣道191乙交會路口以東,路幅又縮小成雙向共二車道的水準,絲毫不見共線路段的氣派。

06|縣道192路幅縮小。

07|根據銘牌顯示,這條圳溝是「充公圳充公支線塭底分線」。

寫到這裡,筆者突然對充公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就上網稍微搜尋了一下,結果得到以下資料:「充館圳由充公圳和公館圳之合併。充公圳原稱金佃安圳、金和安圳或五間圳,道光年間由楊石頭之先人所開設。公館圳則於明治32年4月由田園主林本源創設。水源:宜蘭河地面水灌溉區域:宜蘭市新生里、七張里;礁溪鄉玉田村、時潮村;壯圍鄉功勞村、美城村、新社村、忠孝村、古亭村、過嶺村、永鎮村、復興村」(資料來源:文史脈流網),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這條充公圳充公支線塭底分線將一路陪著縣道192到土地公廟附近。

08|設置在護欄上的圖根點。

09|充公圳充公支線塭底分線本體,中間有一隻搶鏡頭的鳥。

10|縣道192指標2K處,旁邊依然是充公圳。

11|縣道192與編號斑駁到無法辨認的鄉道指示牌(事後查證為宜8鄉道)。

12|綠油油的稻田,看了心曠神怡,一旁依然是塭底分線。

13|縣道192指標3K處。

14|心血來潮湊近一看,發現上面有「宜蘭縣政府,107年3月」的鋼印。

15|本文封面,為美城福德廟。

16|這張照片的重點是什麼其實筆者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就是想拍。

17|縣道192指標4K處。

18|兩條合而為一的圳溝,比較大條的似乎是「古亭排水線」。(逆)

19|匯流後的樣貌,前方不遠處剛好是4.5K。

20|上橋前的另一座土地公廟。

21|橋名是「車路頭橋」。

這座車路頭橋為了要跨越下方「十三股大排」,而讓在平原上穿梭的縣道192有了一點高低起伏的變化。十三股大排原稱頭圍河,是流經大福村中頗具規模的河流。根據地名檢索系統資料顯示:「大福為是大窟(大堀)地名之雅字。大堀清代已成庄,當時隸屬於頭圍堡,日本治臺後,將大窟改名為大福,並於明治33年(1901)根據查定區域,與哆囉美遠社(原哆囉美遠庄)合併成一庄,庄之下分社頭及大福兩土名,仍隸屬於頭圍堡:大正9年(1920)行政區域調整,大福住改為大字,下轄大福、社頭兩小字,改隸壯圍住。光復後,原大福小字則改稱大福村,社頭小字則併入新社村至今。」

22|十三股大排。

23|十三股大排另一側,本側大排中雜物較多。

24|感覺藍色牆壁附近也有支線流出。


25|下了橋馬上就是縣道192指標5K。

26|縣道192指標6K處,終點就在前方。

27|抵達終點,縣道192原終點大牌也並未拆除,原里程9.7K。

28|縣道192改編後新增的終點小排,里程6.110K,前方接台2線。

雖然筆者在192尚未改編時就想要造訪這個小而美的「蘭陽大勾勾」,可惜因為各種機緣之下錯過了機會,不過藉由這次的造訪,也讓筆者充分體會到蘭陽大勾勾的魅力所在。

 路線沿革 
原為縣道192後半段,2018年1月12日改編後加入美宜路段,原線前半段改編為縣道192甲,餘請參閱縣道演變表格
 拍攝日期 
2018年05月12日
 完成日期 
2018年06月07日
 更新紀錄 
2018年06月07日 ver 1.0
 相關路線 
台9線、縣道192甲、宜8-1、縣道191、縣道191甲、縣道191乙、宜8、宜6、宜7、台2線
 相關景點 
縣道192、縣道191甲、縣道191乙三縣道共線。
 相關連結 
縣道192、縣道191甲、縣道191乙三縣道共線

留言

  1. 這條道路主體其實是圳溝吧(誤),蠻有稻田平原本色的概念!圖24旁邊的支線,從地圖上看應該就是沿路旁邊一直拍的古亭排水? 這條後半段稻田比較多,看得比較舒服,路上車輛好像也比較少,蠻值得兜風的一條路。

    最後看到你寫參閱縣道演變表格我才驚覺很久沒更新了XD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圖24那個我後來就沒跑過去看了,因為當天本來預計還要把196塞完,不過最後跑完191就沒時間了XD。過縣道191甲/乙路口後,車流量真的小很多,大家大部分都往國道五號去了。表格很重要,記得要更新阿XD

      刪除

張貼留言

無Google帳號者,請選取「名稱/網址」留言,請協助配合,謝謝。匿名留言者可能會遭系統判定為垃圾留言,而無法即時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