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 - 桃園 | 青山綠水常相伴:台7乙線


台7乙線北起新北市三峽區大埔,與台3線相接;南至桃園市復興區三民,接上台7線主線。
關於本線的歷史眾說紛紜,有一說其前身為縣道改編而成,另有一說本線曾為台7線主線。
但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於民國76年出版的「臺灣道路發展史」第476頁中所述:「北部橫貫公路起點有謂自桃園經角板山(復興鄉),有謂自臺北縣三峽鎮大埔村經三民、復興
,其實兩者均無不合。但依據臺灣省公路局民國四十七年(公元一九五八)二月間編寫之北部橫貫公路踏勘報告,該線起點為桃園之大溪。」由此推斷,筆者認為本線曾為台7主線可能性較大。經過前輩們的指正,本路段在改編為省道之前,曾為縣道109甲的末段,而在民國57年以後,本線改編為台7乙線納入省道系統管理。

晴朗炎熱的午後,沿著台3線來到了台7乙的起點準備開始探索,一開始當然要先來看看起點附近有甚麼東西。

▲ 台7乙線起點,無起點大牌,右方四線道為台3線。(順樁)

▲ 回拍台7乙起點,可清楚看到養護牌與0K里程牌。(逆樁)

由於當天天氣很好,出遊的人潮絡繹不絕,不時有車輛與重機群呼嘯而過。因此在拍攝起點照時好不容易等到車輛還沒起步的瞬間,拍下這麼一張路口淨空的畫面。
觀察完起點附近,就跨上車準備朝向終點出發!
不過才騎上車不到30秒,就馬上停了下來,不是因為忘了東西,而是......

▲ 台7乙里程小牌是0.1級距的,圖為0.3K小牌。(順樁)
筆者發現台7乙全線的里程小牌都是0.1級距的,與國道、快速道路是同一個等級,心想一般不都是用0.5級距來設立的嗎?為何此處如此特別呢?

一路上車潮都是回堵在往台北的方向,顯然禮拜天下午還要往山裡去的筆者是少數中的少數。過了1K不久,來到了一個彎度頗大的地方:

▲ 台七乙沿著屬於三峽河的大曲流轉了個彎。(順樁)
原來伴隨在台7乙線旁的三峽河,在這裏有個大曲流,路的對岸似乎還有河階地形呢!

由於是山路的關係,地面上不時會看到「開亮頭燈」的大字,以及像是下面的告示牌。


▲ 開亮頭燈的告示牌,以及需要開啟頭燈的路段里程。(順樁)

在這裡要小小吐槽一下上面的告示,照這個里程數來看,相當於台7乙全線都必須開亮頭燈,筆者認為如果只寫「台7乙全線皆須開亮頭燈」應該比較好理解才對。(如下圖台7乙線終點附近,台7線的標示寫法。)

▲ 台7乙線終點附近的小圓環,以及全線開亮頭燈的告示牌。

▲ 2K大牌上多了一個「省道公路清查」的標示。(順樁)

▲ 過了個轉彎赫見矗立在山上的電塔。(順樁)

▲ 沿路不時有壯麗的地質景觀。(順樁)
接著來到與北114相交的路口,發現幾乎所有的車都從這個區道出來,看了看指標有「大板根」、「花岩山林」跟「滿月圓」,似乎這幾個地方都是著名的遊玩景點。不過因為好像離台7乙有一段距離,而且車流量超大,所以就放棄了要去看看的念頭。

但這個路口的指示牌卻有一點點奇怪...

▲ 台7乙線上卻出現台7線標誌。(順樁)
不知道這個路牌是不是屬於路標出包的範圍呢?
(寫到這裡筆者按慣例又去看了街景圖,發現2009年的街景圖卻標示正確的台7乙標誌。)

▲ 五寮河上亂石遍布。(順樁)

▲ 路邊野生小瀑布,一旁還有紐澤西護欄包圍。(順樁)

 接下來這座位於5.7K的橋讓筆者覺得橋名真是太特別了,忍不住拍下來做為紀錄。

▲各位觀眾,增產橋!(逆樁)

 一旁還有五寮里觀光導覽圖,只是列出來的景點都離台7乙太遠,沒時間再過去欣賞......覺得可惜。

▲位於增產橋公車站牌附近的觀光指示牌。(順樁)

▲ 一片崩塌的懸崖與上面茂密的竹林。(逆樁)

從增產橋後一路時速不到30公里的筆者,眼尖地瞄到這個特別的小地方。

▲ 此處站牌名稱為「十間厝」。(順樁)
這個名叫「十間厝」的小地方,筆者數了數在站牌對面的一排房子,還真的剛好有十間!

▲ Double 7 ! (順樁)
位於台7乙線沿線的景點指示牌,似乎因為此處屬於客家人分布的地區,而以桐花、竹子呈現客家意象來設計出這樣有別於其他地區制式的指示牌。

▲ 8K附近有著特殊設計的景點指示牌。(順樁)


很快的,我們來到了位於8.2K左右的縣市交界處!

▲ 縣市界,約位於8.2K左右。(順樁)
咳...從柏油路面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確切的界線在哪裡。筆者當天走訪時,進入桃園市後基本上就是新鋪的柏油路面居多,且多數路面分隔皆以網狀雙黃線為主。
經過了縣市界後,筆者依然是以慢速模式行進中,來到了指標9K的地方。
9K這邊似乎是個非常熱門的追焦彎,各路追焦同好群聚在此練習技巧,熱鬧非凡!
只是肥宅筆者不太習慣這麼大陣仗的場面,第一次看到這個場面小小的震驚了一下,然後因為不想被追焦,就用不到時速30公里的速度繼續往前騎,這樣應該沒有人會追焦肥宅筆者了吧!(下圖為回程拍攝)

▲ 台7乙線9K為熱門的追焦彎。(順樁)

▲ 10.6K附近的小展望點,可以看到層巒疊嶂的山頭,下方柏油路面為台7乙。(逆樁)
基本上,過了8K之後,只要是彎道,就有可能會有攝影同好在追焦,其密集程度大概到了每一個彎道都有一個攝影師的盛況。推究其原因,台7乙線在新北市境內大致依循三峽河與五寮河畔闢建,較少大彎道。而在桃園市境內則需翻山越嶺,道路線型較為曲折,因此常吸引車友結伴出遊,連帶吸引追焦手們在此練習攝影技巧,因此假日時分車潮人潮絡繹不絕。

很快的,台7乙線來到了終點-桃園市復興區的三民,準備與台7線本線會合。

▲ 往台7線的方向預告牌面。(順樁)

▲ 台7乙線最後一面整數牌面,14K。(順樁)

▲ 台7乙線最後一面小牌,14.1K與終點大牌(14.2K)。(順樁)
這次探訪,大約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左右。筆者認為台7乙線小巧精緻,可以在短短14公里中欣賞到各式各樣的地形與自然美景,說是濃縮版的北橫也不為過,而且距離都市不遠,是個值得在周末假日來放鬆的好地方。

     
路線沿革》省道公路演變
拍攝日期》2016年5月29日
相關路線》台3線、北114、台7線
其他相片》
相關景點》9K追焦彎
相關連結》

留言

  1. 0.1k真挺特別的,有著高速公路的等級,可惜現在山路好像都被騎士們拿去練殺彎跟追焦,實在是很危險,之前在台24線人來人往的山路就看過一堆人拍追焦...心裡總是會上演小劇場...

    看完自己做的演變才發現原來這條以前是省道本線不是縣道....XD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阿,我一邊對你的演變表格一邊翻台灣公路演變史那本XD
      桃園市那邊追焦彎超多,不過以9K最盛大XD

      刪除
    2. 其實這條最早是鄉道109甲線(1961-1966年間),那時候北橫還沒通車,台7線還是中橫宜蘭支線。1966年北橫通車後才納入台7線本線。

      刪除
    3. 糟糕,那我這樣是不是要把開頭改掉XDD

      刪除
  2. 台九線也有段是0.1k就ㄧ標示,我記得沒錯的話,蘇澳那邊剛開始往南爬坡進蘇花公路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台9線有好幾段都有0.1K標示,不過台7乙是全線都是0.1K標示,所以才覺得特別。
      不知道是預算太多(誤)還是這條路真的很重要...XD

      刪除
  3. 我認同貓沙大的說法,從起點附近的線形來看,應該是原本為鄉道/縣道而後納入省道系統的可能性較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來我真的學藝不精XD....後來再仔細看原來台7的備註裡就有寫著原為109線末段改編而來...(後來看初代路線圖就是縣道109甲無誤)~

      刪除
  4. 台七乙全線的0.1級距牌應該是因為方便標示位置,災害來時方便立即確認受災路段這樣
    然後台七乙的前身......請往右邊看一下,不然我畫的1961路線圖會哭泣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原諒小弟的無知...XDDDDD

      刪除
    2. 後來寫完文章不知道在那裡有看到,省道0.1級距路牌設置是為了防災用之類的說法,後來就忘記改了XD
      原來台7乙真的是109甲耶XD,肥宅我歷史甚麼的從小就很差QQ...
      趁機問一下,那「台灣道路發展史」中的敘述是錯的嗎,還是@@?

      刪除
    3. 後來仔細讀了一下公路發展史中的那段話,我覺得這段話意思是「這段路(台7乙)拿來當作北橫也無不妥」,但這不代表台7乙這段路在當時就是「省道」。另外公路發展史是76年出版,我覺得這本書對於演變交代得比較不詳盡,只是對公路發展的歷史交代個大概,特別是早期的,詳細演變還是要看公報資料會比較準確。

      刪除
    4. 歷史總是眾說紛紜的XD,希望以後我能更了解公路歷史=w=b

      刪除
  5. http://www.twroad.org/road/gazette/img/1966-1.png
    http://www.twroad.org/road/gazette/img/1968-1.png
    從以上兩份公報來看,台7乙只當了兩年多的台7線(好短)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前身是縣道109甲>台7>台7乙沒錯吧?
      我還以為他一直沒當過台7線主線QQ

      刪除

張貼留言

無Google帳號者,請選取「名稱/網址」留言,請協助配合,謝謝。匿名留言者可能會遭系統判定為垃圾留言,而無法即時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