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台|由危機看見轉機:脫鞋子的好茶部落

好茶的永久屋造型特別
茶位在瑪家鄉北葉南方的一片平緩山坡地上,這塊土地又叫做禮納里,八八風災後因好茶的舊居地(新好茶)受土石流侵襲不安全,而集體遷村至此。全新的好茶有著渡假村小木屋的風貌,整齊的街道規劃和重新出發的決心,但一路走來卻是艱辛無比。

在族人齊心營造之下,現在的好茶雖然失去了原有的好山好水,卻有著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傳承和社區的凝聚力。自詡為魯凱族傳人的好茶人,似乎真的讓世人看到了不一樣的生命力量。

好茶部落又稱古茶柏安
禮納里:等待的地方
中午由多納急忙趕車,沿著沿山公路到北葉,沒想到中途遇到修路,因告示不清而迷路。後來到了禮納里,又因不熟路況而走錯地方,找到了約定的17巷,卻沒有見到聯絡人,只好急忙用電話聯絡。


原來禮納里這塊山坡地有三個部落居住,東北方由瑪家和霧台的好茶劃分,以中央有分隔島的道路為界。西南方則是三地門的大社村,後來抵達正確地點後,才明白箇中原由,而我一開始進去很自然地往右手邊騎,當然就會抵達瑪家而不是好茶,我想不是事先做好功課,都很容易走錯吧。

好茶是一個魯凱族部落,又稱「古茶柏安」或「古茶布安」,現下這塊叫做「禮納里」的土地,在原住民語中意思是「等待的地方」,據說因為這裡靠近水源,族人過去常在這裡等漢人來交易,所以叫做等待的地方。而在瑪家的排灣族語中,這塊土地則是以地形來描述,意思是「斜坡向上的地方」。

還未興建永久屋時,禮納里稱為瑪家農場,八八風災後,由政府收購回來作為興建永久屋的基地,禮納里的名稱則是由三個部落自行決定命名的。

上有馬總統題字
第一眼看見禮納里的特色,就是這裡的永久屋都是以小木屋的方式建造,好茶、瑪家和大社都是如此。時任總統來此入住體驗,還盛讚這裡是台灣的普羅旺斯,引來一番熱議。初來乍到的人可能還以為這裡是什麼渡假村吧!小木屋共有三種樣式,所以看起來不會有強烈的重複感,加上家家戶戶都有自己加上去的特殊裝飾,反而形成很強烈的社區特色。

禮納里的房屋都是小木屋

脫鞋子的好茶部落
好茶向來以正統魯凱族傳人自居,而其大武山上的原居地也被視為魯凱族的發源地,雖然幾經遷徙,仍可看出好茶人團結且具有凝聚力的氛圍。

脫鞋的好茶部落
接待我們的是好茶的李金龍理事長,後來才曉得他當時正積極的參選代表,要他撥出時間來接待還真是不好意思。但從理事長的熱情和對部落的解說,都可以感受到好茶人確實是一隻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部落,雖然受到社會及天災因素遷徙多次,仍努力不懈的朝未來大步邁進。

好茶常以「脫鞋子的好茶部落」在網路上宣傳,這是因為好茶的房屋前都會有一個門廊(主客廳),這是村民習慣的活動空間,而進入這個空間就必須要脫掉鞋子,代表對對方文化的尊重,而脫掉鞋子的那一刻,好茶人也會認為你接受他們的文化,而將你當作家人來對待。

阿拜和香草茶
阿拜
理事長邊解釋,邊請人帶給我們魯凱族以小米做成的美食「阿拜」,這是豐年祭或結婚等慶典的時候才會吃的食物,還說是貴賓才可以吃呢!話說在多納沒吃到吉那富,來到這裡吃阿拜也是差不多意思。第一次嘗阿拜感覺挺特別,口感扎實帶點微微的酸味,非常有飽足感(早知道就不要在多納先吃那麼多東西..)。後來又端出特調的藍色香草花茶,冷水壺中淡雅的淡藍色冰飲,散發出陣陣清涼,這壺香草茶是由自己栽種的蝶豆花沖泡出來的,味道清甜,配上阿拜非常的爽口,也一解口中的黏膩感。

蝶豆花香草茶
後來,理事長向我們介紹好茶。好茶自從搬離原本居住的地方,少了好山好水吸引遊客,只能夠憑藉著自身的原民文化來發展「接待家庭」的特別產業,廣邀外地人來體驗原鄉生活。而這樣的體驗還一點都不馬虎,從戴花環、皇室迎賓等儀式、喝小米酒、吃檳榔等等,是十足的原住民生活。



好茶人迎賓使用的花環

接待家庭
為了讓部落走出困境,回鄉的魯凱青年想出「接待家庭」的特殊體驗,藉由入住民宿結合文化活動,創造出深度的文化體驗,讓遊客印象十分深刻,也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來造訪。

接待家庭的成立,尚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因為村中許多年輕人都在外打拼,不願意留在缺乏工作的機會的部落內,因此留下了很多空房間,回鄉的青年與長輩協議,將這些空出來的房間騰出,供來訪的客人使用,一方面讓空房間可以得其所用,另一方面又可慰藉寂寞的老人家。客人入住後,透過脫鞋的儀式與族人成為家人,老人家也可以替訪客打扮、說故事,好像擁有了更多的孩子。

採訪當時,已有40戶魯凱人家參與這樣的經營模式。部落也設立共同基金,將這些住宿體驗所獲得的利益,撥出一定金額回饋給提供房間的住戶使用。

頭目家
接待家庭是套裝行程,有一天或兩天的客製化服務。透過入住的儀式,使外地人可以更認識部落的文化。理事長說道,其實部落是一種國家的概念,部落內有所謂的皇室,亦即我們所稱的頭目。頭目是日本人取的名字,大概含意就像他們的黑社會首領一般。但其實頭目就是國王,還是世襲制。套裝行程內的「皇室祈福」,就是部落頭目(國王和皇后)祈福的儀式,透過食用檳榔(可去除厄運、保暖,故被視為接待賓客用的食物)和小米酒,觸摸陶壺、並向訪客述說故事,是部落讓訪客感受最大尊重的一種手段,也是成為盟友或家人的方式。

部落內的教會也一應具全
好茶如今位在禮納里的部落,當初也是由頭目先選擇家屋,再由其他人負責設計門面。頭目的家屋前還有特別繪製的圖騰及信箱,顯得氣派十足。

遷村血淚史
當初好茶遷到禮納里的過程中,遇到幾個主要的問題。第一個就是沒有耕地,族人失去主要工作及經濟來源,頓失所靠。第二則是沒有公墓,原有的公墓因被判定為不安全地,但政府又沒有即時採取遷葬的積極作為,導致公墓受土石流破壞。而墓在魯凱族人是很重要的心靈依歸,是族人受到祝福的地方,因此公墓的流失,對魯凱的老人家造成心靈上很大的衝擊,好茶人仍針對這個部分與政府打國賠官司,雖然知道這是一條漫長又希望渺茫的路,但不管結果如何,他們仍堅持要政府為不重視原民權益提出道歉。


魯凱族原本是室內葬,族人死後便置於家屋內,因為死後是家人,所以他們並不畏懼死亡。但自從日本人來統治之後,刻意改變了這樣的習慣,所以好茶人相當重視家人的墓。他們希望政府可以多用點心,幫忙尋找合適的公墓,讓族人的靈魂不要流離失所。

離開原居地的好茶人,雖然舊部落的石板屋還大致良好,但遷村的行政程序冗長,導致公墓被沖毀,顛沛流離也使得很多部落文化逐漸流失。理事長說:「除了小林村,好茶是第二個慘的部落。但小林村有紀念館,我們沒有,政府幫我們蓋了這些漂亮的房屋,但我們的感覺就好像是遷到帝寶裡面,住起來沒有安全感。」

好茶以前將近四五百戶,幾十年來因為山區偏避而逐漸遷徙,包括台東、牡丹、山地門、青葉、高雄荖濃等,都有他們族人的足跡。目前住在禮納里的好茶人共有147戶。

好茶歷經多次的遷移及風災侵襲,部落人口是越來越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但危機也是轉機,禮納里的成見過程中,就是透過這麼一群年輕人的號召,讓更多人願意回到禮納里,參與部落重建與發展的工作,這也是一種文化延續的方式。向我們介紹的李金龍理事長,也是回鄉參與重建的年輕人之一,他用了五年的時間學會母語,他說那是他們的國語,並能自然地和其他人用母語交談。

好茶的主客廳

好茶人的家
帝雉的羽毛
在好茶的建築中,房屋前面的主客廳是一項重要的結構,也是魯凱族人喜歡聚集、討論議題的地方。我們造訪的的主客廳,是在舊部落時就存在的公共空間,遷到禮納里後,這樣的優良傳統依然延續著,重建後的這三年來,這家的主客廳就充當公共區域,供各家銷售藝品及族人交流使用。未來展售中心建置完成,好茶人就可以擁有一個獨立的展售空間,也不需要擠在這個地方了。

跑步健將
原本政府在興建永久屋的時候,並沒有和族人討論相關的細節或徵求意見,而是逕自選用了這種小木屋的形式。後來因為族人爭取,才又以每戶10萬元的代價,在房屋前興建了主客廳。但這些小木屋都是綠建築,水泥使用還不到一成。

有了主客廳後,好茶人會將家裡的特殊事蹟裝飾到主客廳上,這是好茶重要的文化語彙。例如主客廳上若出現帝雉的羽毛,代表這家人出過運動健將,特別是跑步。以往部落與部落之間即代表國與國,若有事情需要報信,第一個出發且第一個返回的,才有資格得到帝雉的羽毛。若出現蝴蝶,也代表的靈敏或是在運動賽事中拔得頭籌的意思。若裝飾中出現山豬或百合花,代表這家人是獵戶,通常門前也會懸掛獸骨、山豬的下顎等。若百合花出現兩朵以上,代表殺死過兩頭以上的。

除了裝飾門面以外,好茶還和衛生署合作,推動「我家不吸菸」。只要部落中不吸菸的人家,都會在門前貼出我家不吸菸的牌子,進而讓更多人響應參與。

賽跑的獎盃被當作裝飾,可見這戶人家對賽事成績感到相當驕傲

百合花和獵豬圖樣,代表這一家是獵戶

常見的百步蛇紋
原住民是群居性的,雖然很多人在外工作,但是一到假日都還是回鄉,因此假日是原住民最熱鬧的時候。若是工作退休,也會選擇回到故土,因此家鄉的意識濃厚。若是部落婚慶,往往也都要盛大擺上百桌,讓全部的人共享歡樂。



SAABAW
好茶目前發展的核心,是由十七巷開始。巷口有著大大的紅腳印,和一個Saabaw的字樣。Saabaw是魯凱族人彼此打招呼的方式,但也有對對方說「你辛苦了」的含意在內。透過這樣一個小巷口,脫鞋子的部落好茶,正逐漸的醞釀、發酵。

好茶第十七巷的大腳印是最鮮明的標誌,來這裡要脫鞋子喔~

好茶的巷名還是後來加上的
在好茶可以看到每一個巷口都有石板列出巷弄的名稱,詢問下才知道是後來自己設立的,要不然部落的老人家常走錯,就連外地人也很難找路。而我剛到此處時,對面的瑪家就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指標,所以就必須去看門牌才知道自己到哪一巷了,有點不太方便。

以17巷為中心,好茶的特色店家也越來越多,後頭一家觀景餐廳號稱比台北101還高,可以俯瞰屏東平原,是一對年輕夫妻回來開設的;巷口也有一對兄弟回來開店賣炸物拼盤,附近有聚集越來越多店家,還有特色的藝品工坊,假以時日,想必好茶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除此之外,好茶還有英文導覽人員,可以向外國遊客介紹自己,可說是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另外,正在興建中的農特產品中心完工後,還會有另一個專門展售產品的地方。
當時尚未完工的展售中心

向我們介紹的大姊說,很多人以為好茶產好茶,但其實好茶不出茶,是出人情、出溫情。茶也許會喝完,但人情是源源不絕的,也是維繫好茶往未來走下去的原動力。

另外因為舊好茶還保存完好,因此也有小獵人營可以帶人上去,但是只能夠步行,也需要體力良好的學員才可以參加。舊聚落的石板屋保存得很完整,若是有機會,也不妨報名參加。

除了推出體驗的行程外,更多青年人也跟著回鄉,開始在好茶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特色店家,工坊等,並推出文化創意行程,以好茶的17巷為中心,開始成為屬於好茶的特色文化商圈。

巧遇王有邦

後來,由英語導覽歐伯爵先生帶領著我們在部落內走動,遇到了一些部落中的人在敲石板,要把公石、母石敲開來,這些石板可以用作石板烤肉的石板,或是就當作石板屋的建材。這工作不簡單,需要經驗和技巧,而部落的年輕人卻又對於這樣的技藝無甚興趣,放眼望去所見者都是老人,但卻都是自動自發地前來工作。這樣的工作無薪可領,但會這項技藝的人卻都會不約而同地前來,伯爵告訴我們,這就是部落中「共耕」的概念。

當時,還有個拿著相機為在這群人旁的老先生王有邦,後來他自己向我們介紹,原來他紀錄好茶已數十載,原先是紀錄魯凱族,後來專門記錄好茶的歷史,主要以人物肖像為主,作品也有在高美館的刊物上發表,民國八十年開始就在部落辦攝影展,至今仍活躍中。



在好茶的下午,雖然天氣陰鬱,在這裡的每個人卻都相當熱情

要離開時,有其他團體在分享心得

下次來好茶,記得也脫下你的鞋子,向他們說聲saabaw吧!

拍攝日期》2014年9月28日
相關路線》台24線
相關景點》暫無
相關連結》暫無

留言

  1. 好茶的舊居地(新好茶)
    建議加上括號內的文字。

    回覆刪除
  2. 東南的大社是劃屬三地門鄉哦 不是霧台
    的樣子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無Google帳號者,請選取「名稱/網址」留言,請協助配合,謝謝。匿名留言者可能會遭系統判定為垃圾留言,而無法即時顯示出來。